“最新报告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对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下的省域健康促进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缺血预适应技术 “国家百万减残工程”关键适宜技术 “国家百万减残工程”是一项由国内80多位院士联名发起的,经总书记和副总理作出重要批示,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实施,以减少百万新发残疾为目标的国家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工程。2021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工业与信息化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药监局等10部门下发了《关于印发加强脑卒中防治工作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综合方案的通知》。 国家百万减残工程心脑健康适应中心,借助缺血预适应训练仪、健康检测一体机等智能检测设备,依托医院完整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闭环管理体系,实现心脑血管疾病全流程管理,进行心脑健康的干预管理。通过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的对心脑血管疾病进行早期发现、有效筛查、积极防控、正确干预、持续管理,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以及致死率。 缺血预适应技术是国家百万减残工程的关键适宜技术,专门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高危人群,集筛查、预防、治疗于一体,是心脑血管疾病辅助治疗设备及健康管理干预产品。缺血预适应训练通过对人体自我防护能力的刺激,使人体产生一种对器官和组织缺血、缺氧性伤害的耐受力,一旦发生心梗、脑梗等重大问题,可以拓宽治疗时间窗,也就是延长最佳急救时间。 《远隔缺血适应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国专家共识》 《远隔缺血适应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国专家共识》,由国家“百万减残工程”规范指导临床办公室主导。发表于:中华医学杂志2021年7月6日第101卷第25期的标准与规范。 专家共识摘要 远隔缺血适应是通过对某一器官或组织进行反复、短暂的缺血刺激,使得该器官或组织以外的其他器官或组织产生对缺血的适应,进而提高其对缺血损伤的耐受能力,该方法具有便捷无创、经济实用、不良反应少、易于普及等优点。近年来,远隔缺血造应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不断增多。本共识是结合我国脑血管病防治特点,参考国内外最新文献,围绕远隔缺血造应的概念和分型、作用机制、临床实施方法、适用人群、禁忌证及治疗前评估、未来研究和应用建...
心肌缺血的原因 1、临床显示,造成心肌缺血的原因主要是由冠状动脉狭窄所致,冠状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心脏病了,冠心病也是引起心肌缺血的原因之一。 2、血压低,主动脉的供血减少,冠状动脉堵塞,这也是导致心肌缺血的一个主要原因。心肌缺血的病变会导致心脏供血量的减少。如果心脏供血量没有减少,但是心脏需要的的血量增加了,也是一种心肌缺血。 3、心肌缺血可能是由于甲状腺功能异常所导致,心肌缺血根据实际病情严重程度来选择治疗方案,患者可以结合使用改善睡眠营养神经的药物,这样有助于更好地对心肌供血不足改善。如果患者出现了失眠的症状,还可以使用一些中成药来进行解决。 心肌缺血是什么症状 1、活动时感到胸闷气短 发生心肌缺血时,活动中可能出现胸闷、气短的现象,休息后这种症状可以缓解。但要及时检查处理,防止猝死和心绞痛。 2、睡觉时,突然感到心悸和窒息 睡眠中,心肌缺血患者可能会突然感到心悸和呼吸困难,只有坐起来或站起来才能缓解,如果你发现自己有这样的症状,不要忽视它。 3、累的时候,心前区会有些疼痛 心肌缺血患者累了的时候,心前区可能会有隐痛,有时也可能会有剧痛,而且这种疼痛也可能辐射到肩膀,持续几分钟,休息后,可以慢慢缓解。 4、运动耐力差,呼吸困难 患上心肌缺血,患者的运动耐力会变差,平时稍有活动就会感到呼吸不畅,心率加速的情况,让人感到很不舒服。 5、天气冷的时候,吃东西后感到胸痛和胸闷 心肌缺血患者天气寒冷时,吃饱后可能出现胸痛和胸闷,也可能在饮酒后出现同样的症状。当这种症状出现时,应引起重视,及早检查和治疗,防止猝死。 6、突发性心动过缓 心肌缺血时,有时会突然出现心动过缓、血压下降,有时还可能晕倒,及时检查治疗。 心肌缺血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心肌缺血的人需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清淡的饮食。坚持治疗一段时间之后会有好转。如果有胸闷气短、心悸等等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就医。 脑心健预适应训练仪 纯物理方法防治心肌缺血 缺血预适应技术是国家百万减残工程的关键适宜技术,专门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高危人群,集筛查、预防、治疗于一体,是心脑血管疾病辅助治疗设备及健康管理干预产品。 缺血预适应训练通过对人体自我防护能力的刺激,使人体产生一种对器官和组织缺血、缺氧性伤害的耐受力,一旦发生心梗、脑梗等重大问题,...
人体是个有机整体,但每个“零件”各有自己的使用期限,走向衰老的过程有先有后。想要健康长寿,就要想办法延长器官的退休时间。 22岁以后,大脑中的神经细胞会慢慢减少。等到40岁后,神经细胞将以每天1万个的速度递减,从而对记忆力及大脑功能造成影响。 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养护方法 01 把握记忆黄金时段。醒后1小时,上午8-10点,下午6-8点,入睡前1小时,合理利用,开发脑力。 02 免油腻多磷脂。少吃油条、烧烤、熏肉,多吃核桃、鱼肝油。 03 有氧锻炼结合脑力认知。爬山、游泳、慢跑增加脑供氧量,下棋、数独、唱歌锻炼脑力。 04 睡眠充足。每天至少保证7-8小时睡眠。 心脏40岁后开始衰老,向全身输送血液的效率逐渐降低。很多人的心脑器官常年高负荷运转,再加上各种不良生活习惯,血管在50岁左右逐渐硬化,容易突发心肌梗死等急症。45岁以上的男性和55岁以上的女性应更为注意心脏疾病。 心脏养护方法 01 少吃或不吃高盐、高脂、高糖食物。 02 改变久坐的坏习惯,增加运动。快走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显著效果,建议每天走40分钟到1个小时。 03 定期体检,关注体重、腰围、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 04 50岁左右的人一旦感觉到胸闷、气短、极度乏力,一定要提高警惕,去医院检查,以免错过救治时机。 缺血预适应训练 有效预防身体器官老化过快 日常生活中,每天坚持做缺血预适应训练,像给血管做运动,训练一次相当于血液循环5km,很好的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提高人体代谢能力,排除有毒物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人体代偿能力,对增强人体防御机能,修复机能均有好处,纯物理方法无副作用,安全有效预防身体器官老化过快,延缓动脉硬化速度,对心脑血管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通过做缺血预适应训练,可有效促进小血管建立起侧支循环,当主动脉发生狭窄或阻塞,血液便可通过侧支绕过阻塞部位进行输送,侧支逐渐变粗、血流量逐渐增大,侧支循环代偿增多,保障全身血液的正常输送,有效避免脑梗死、心脏猝死等恶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这些通过侧支重新建立起来的循环称为侧支循环。侧支循环与冠状动脉搭桥术有异曲同工之妙。 缺血预适应技术 国家百万减残工程关键适宜技术 缺血预适应技术是国家百万减残工程的关键适宜技术,专门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高危人群,...
高原反应,是指人体到达一定海拔后(一般情况下人体到达3000米左右的海拔时就会出现高原反应),身体为了适应随着海拔高度升高而造成含氧量少、空气干燥、气压差等变化,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变化。 高原反应会出现全身乏力、头晕脑涨、胸闷气短、眼花耳鸣等症状,一般人都能慢慢适应,是一种短暂的症状。高原反应的人到了平原,这些症状也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不会有什么后遗症。 严重的高原反应如得不到妥善治疗处理,会发展成致命的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此类情况发生率在3%,发病率低,但发病急,死亡率高。 产生高原反应的原因 01 产生高原反应的罪魁祸首是“缺氧”。众所周知,高原上的含氧量只有平原的百分之六十左右,到高原后,人体对氧气的需求不足,从而引起头晕、胸闷、乏力等不良症状。 02 高原上的气压比较低,这也是引起高原反应的“帮凶”。人体内的压强变化比较缓慢,而外部环境的压强却随着海拔的升高不断降低,致使人体内部压强跟外部环境的压强严重的不等,从而使人体的机能失去平衡,造成呼吸困难、头晕脑胀等症状。 03 空气干燥、严寒等高原特殊气候也是高反的一个诱因。 04 人们对高反的惧怕心理也对高原反应的发生有推动作用,你越怕,它就越欺负你,因此去高原前的心态一定要放平和,高原环境没有想象的那么恶劣,大部分人是可以慢慢适应高原环境的。 缺血预适应训练,缓解高原反应 去高原要多休息,多喝水,不做剧烈运动,刚到高原的前二三天建议不要洗澡洗头,如果高反严重建议及时到医院就医。 上高原前,可以做缺血预适应训练,防治高原反应引起的各种问题。缺血适应技术在预防高原反应及其并发症方面的疗效得到了验证。北京市援藏、援青干部在出发前均会进行缺血适应训练,从而降低高原反应引起的红细胞增多症、眼底静脉血栓、三尖瓣返流和高血压等问题。 脑心健预适应训练仪,通过间歇缺血训练,辅助提高远程器官缺血预适应能力。对肢体进行反复的、短暂的、无创伤、无危害的缺血刺激,再灌输回流,激发人体免疫系统的应急机制,产生和释放内源性保护物质(如:腺苷、缓激肽、一氧化氮等),这些物质参与保护心肌和能量代谢,可提高人体全身器官组织抗缺血缺氧能力。 目前国内远隔缺血预适应技术应用情况 《远隔缺血适应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国专家共识》,发表心脑非药物治疗方法标准与...
在我国,约每3位成人中就有1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是一种可控制但须终身治疗的疾病。高血压常被称为“无声的杀手”,大多数患者可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发病,血管壁长期承受着高于正常的压力会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疾病。 高血压患者应如何健康降压? 01、改善饮食 控制血压的最好方法是控制自己的日常饮食,采取低盐、低油和低糖饮食,多吃蔬菜水果。萝卜、菠菜等蔬菜富含钾元素,可以降低血液中的钠含量,改善血压升高的情况。 此外,香菇和芹菜可以降低血压,经常食用对高血压患者有好处。大豆中的异黄酮属于一种雌激素样化合物,有助于降低收缩压。 维生素D缺乏也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所以高血压患者需要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鸡蛋、燕麦片等,阳光也能补充维生素D,可以多晒一下太阳。 02、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是降低血压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能使心脏变得更强壮、更有效率,还能减轻心脏和血管的压力,如果想要控制血压,最好每天进行体育锻炼,可以选择骑自行车、慢跑、散步等运动方式。 03、缓解压力 压力会刺激肾上腺素、皮质醇的分泌,使心率加快,血管变窄,容易导致血压升高。 04、减少咖啡因的摄入 许多上班族每天喝一杯咖啡,但咖啡中的咖啡因会导致血压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所以高血压患者饮用咖啡要谨慎,最好先咨询医生意见。 05、戒烟 吸烟会引起许多疾病,包括高血压,香烟中的尼古丁会升高血压和心率,收缩动脉,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吸烟不仅对自己有影响,对周围的人也会产生影响。为了自己以及他人的健康,高血压患者应尽快戒烟。 06、吃黑巧克力 很多人喜欢黑巧克力,黑巧克力不仅美味可口,而且有助于降低血压。因为黑巧克力含有黄烷醇,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每天摄入一定量的黑巧克力可以降低血压。 07、坚持缺血预适应训练有效调节血压 缺血预适应技术已获得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国专家共识,是国家百万减残工程的关键适宜技术,专门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高危人群,集筛查、预防、治疗于一体,是心脑血管疾病辅助治疗设备及健康管理干预产品。 缺血预适应训练可提高人体全身器官组织抗缺血缺氧能力,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等,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对心脑血管尤其是冠心病、心肌损伤、脑梗等病症有良好的预防及康复治疗作用。 预适应训练像给血管做运动,训练一次相当于血液循环5km...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心肌缺血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冠脉狭窄或闭塞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进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由此引起的心脏病即大家常说的“冠心病”,所以冠心病是心肌缺血的“罪魁祸首”。 1、心肌缺血原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痉挛、急性血栓是引起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胆固醇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易在冠状动脉内壁沉积,从而使动脉血管狭窄,诱发心肌缺血。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后生成急性血栓,血栓直接堵塞动脉,进而诱发急性心梗。冠脉痉挛可刺激冠状动脉收缩,使得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使心肌处于缺血状态。 2、心肌缺血的症状 心肌缺血的主要症状是胸痛,疼痛可放射到左肩膀或下颌部,心跳速度也随之加快,只有少数人会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常常伴有大汗淋漓、恶心和呕吐。 3、引起心肌缺血发作的诱因 运动可增加心肌耗氧量而导致心肌缺血;情绪激动会加快心跳速度,增加心肌耗氧量;受到寒冷刺激也会增加心肌耗氧量;饱餐后可增加血液粘稠度,诱发心肌缺血发作。长期吸烟或吸二手烟可破坏冠状动脉内壁,使坏胆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积;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可增加冠状动脉发生风险;身体肥胖及三高都属于代谢性疾病,可增加心脏负荷,易引起冠状动脉病变。缺乏运动可升高血脂血糖及血压,进而诱发冠状动脉硬化。 4、心肌缺血的并发症 心肌缺血反复发作易引起心梗;心肌缺血严重时可导致心律失常发作,心律失常又会加重心肌缺血缺氧;心肌缺血减弱心肌收缩力,使得心肌收缩无力。 5、诊断心肌缺血的方法 心电图能检查心肌缺血;运动实验可检测隐匿性冠心病;通过做超声心动图检查,能大致了解心脏结构和瓣膜功能;做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心肌缺血的金标准。 6、心肌缺血的预防 饮食低盐低脂清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酒,避免过重体力劳动或突然用力,饱餐后不宜运动。情绪要稳定,避免大喜大悲,保持充足睡眠,定时排便,不能过度劳累。定期体检,及时发现问题。适度运动可促进心肌侧支循环的建立,运动应根据个人自身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选择,量力而行。坚持做缺血预适应训练,也可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 缺血预适应训练促进侧支循环建立 通过做缺血预适应训练,可有...
脑梗塞是一种严重脑血管疾病,主要是大脑的循环系统受到影响,大量的脑细胞和神经受到损伤引发的问题。脑卒中致死率高,得到救治者致残率也高。 脑梗塞的后遗症也是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患者往往会留下肢体语言以及吞咽功能等多种方面的障碍,需要长期康复治疗才能有效缓解。如果错过了脑卒中后遗症的最佳治疗时机,患者往往会失去活动功能,并长期要人照顾,加重自身和家属的负担。那么,脑卒中后遗症能完全治愈吗? 脑卒中后遗症能否治愈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通过积极治疗和康复训练,患者部分神经功能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脑卒中后遗症要如何进行康复? 01、药物控制 脑梗塞患者在进行康复治疗的时候,首先需要保持药物控制,因为脑梗塞是在大脑部位形成了一定血栓影响到血液循环。此时,需要长期使用溶栓药或是抗血小板凝聚药物,否则可能反复发作,严重威胁生命安全。 02、外界刺激 脑卒中后遗症的患者,通常都是无法自主活动,这种偏瘫的情况也需要外界刺激来进行恢复。常见的外界刺激的方法有电疗、水疗和电针疗法等,多种方式都能直接刺激患者的深层组织和神经,更好的帮助患者恢复。 03、基础活动训练 恢复一定活动功能的患者对肢体的控制并不完善,此时就需要进行一定的训练来锻炼肢体的活动程度。恢复期间患者不能有效感觉到肢体的存在,这时就相当于要重新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一些基础的活动以及劳动能很好的训练。 04、按摩 按摩患肢可起到锻炼的效果,也不容易损伤身体,即便是没有恢复活动功能的患者也可以进行锻炼,可以持续对身体起到促进作用,帮助患者改善身体素质。 05、语言训练 失语症患者除了要锻炼活动功能以外,还需要进行相应的语言锻炼,面部的神经以及肌肉已经不完全受患者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说话能力,持续锻炼才可以恢复语言功能。 06、心理康复 心理康复是针对患者心理状态和智力状态进行调节的一种治疗方法。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心理状态一般不稳定,这时需要提高患者的信心,帮助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辅导。 07、坚持做缺血预适应训练 缺血预适应技术是国家百万减残工程的关键适宜技术,专门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高危人群,集筛查、预防、治疗于一体,是心脑血管疾病辅助治疗设备及健康管理干预产品。 缺血预适应技术通过间歇缺血训练,辅助提高远程器官缺血预适应能力。对肢体进行反复的、短暂的、无创伤、无...
芬兰一项针对2.1万名成年人进行的22年跟踪研究发现,睡眠不到7小时的男性,比睡7-8小时的男性死亡可能性高出26%,女性高出21%;睡眠超过8小时的男性,比睡7-8小时的男性死亡可能性高出24%,女性高出17%。 普遍的,大家都用睡眠时间判断睡眠质量。但人的差异很大,有的人睡眠质量很好,睡眠时间比别人短也能足够,但有的人要睡足够长的时间,才会感觉有精神。 一个有效的睡眠周期为90分钟,大部分成年人4-5个睡眠周期就足够了,精力旺盛的人甚至3个睡眠周期就能恢复状态。小孩子因为处在发育期,比成年人多1-2个睡眠周期。 睡前小知识 01梳头 睡前梳头是一个比较好的养生习惯,古医学家探明头部穴位较多,通过梳理,可起到按摩、刺激作用,能平肝、熄风、开窍守神、止痛明目等。 早晚用双手指梳到头皮发红、发热,可疏通头部血流,提高大脑思维和记忆能力,促进发根营养,保护头发,减少脱发,消除大脑疲劳,早入梦乡。 02喝杯加蜂蜜的牛奶 睡前1小时喝杯加蜂蜜的牛奶,可助眠。蜂蜜有助于整夜保持血糖平衡,从而避免早醒。 03刷牙洗脸擦身 睡觉前我们需要做好个人卫生,其实睡前刷牙比早晨更重要,不仅可以清除口腔积物,还有利于保护牙齿,对安稳入睡也有帮助。洗脸、擦身,以保护皮肤清洁,能使睡眠舒适、轻松。 04散步 睡觉之前心平气和的散步很有必要,可促进血液循环到体表,入睡后皮肤能得到“活生生”的保养。躺下后不看书报,不考虑问题,使大脑的活动减少,较快地进入睡眠。 关于“睡眠”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晚睡容易失眠,早点上床躺着可以帮助睡眠 大错特错。在床上的时间越长,往往睡眠越差。床的功能就是睡觉,想睡觉、有困意时上床,可以与床建立更好的睡眠关系。过早躺在床上,反而没有好处。 误区二:睡前喝点小酒,可以睡得更好 喝酒后表面上确实更容易睡着,但这是通过抑制大脑皮层活跃来帮助入睡的,睡着以后夜间容易醒,睡醒之后反而更疲乏,这是因为整个睡眠过程中没有深度睡眠,睡眠质量很差。 误区三:失眠就是睡不好而已 失眠并非大家以为的睡不着或是早醒而已,失眠的危害很多,大脑对睡眠不足的“抵抗力”较差,如果没睡好觉,注意力、记忆力都会下降,也容易发胖或各种身体不适,长期失眠也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腺苷可稳定...
远隔缺血适应治疗技术(RIPC) ★ 远隔缺血预适应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国专家共识,发表心脑非药物治疗方法标准与规范 ★ 远隔缺血预适应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科技部十三五重点专项“缺血适应”技术 ★ 远隔缺血预适应已获批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应用推广 ★ 远隔缺血预适应已获批国家「百万减残工程」心脑健康适应推广项目关键适宜技术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心肌缺血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冠脉狭窄或闭塞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进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由此引起的心脏病即大家常说的“冠心病”,所以冠心病是心肌缺血的“罪魁祸首”。 1、心肌缺血原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痉挛、急性血栓是引起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胆固醇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易在冠状动脉内壁沉积,从而使动脉血管狭窄,诱发心肌缺血。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后生成急性血栓,血栓直接堵塞动脉,进而诱发急性心梗。冠脉痉挛可刺激冠状动脉收缩,使得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使心肌处于缺血状态。 2、心肌缺血的症状 心肌缺血的主要症状是胸痛,疼痛可放射到左肩膀或下颌部,心跳速度也随之加快,只有少数人会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常常伴有大汗淋漓、恶心和呕吐。 3、引起心肌缺血发作的诱因 运动可增加心肌耗氧量而导致心肌缺血;情绪激动会加快心跳速度,增加心肌耗氧量;受到寒冷刺激也会增加心肌耗氧量;饱餐后可增加血液粘稠度,诱发心肌缺血发作。长期吸烟或吸二手烟可破坏冠状动脉内壁,使坏胆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积;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可增加冠状动脉发生风险;身体肥胖及三高都属于代谢性疾病,可增加心脏负荷,易引起冠状动脉病变。缺乏运动可升高血脂血糖及血压,进而诱发冠状动脉硬化。 4、心肌缺血的并发症 心肌缺血反复发作易引起心梗;心肌缺血严重时可导致心律失常发作,心律失常又会加重心肌缺血缺氧;心肌缺血减弱心肌收缩力,使得心肌收缩无力。 5、诊断心肌缺血的方法 心电图能检查心肌缺血;运动实验可检测隐匿性冠心病;通过做超声心动图检查,能大致了解心脏结构和瓣膜功能;做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公共问题。近年来,以脑卒中、心肌梗死为代表的心脑血管疾病,不管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都呈现上升趋势。有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高达1300多万。 改变生活习惯 拥抱健康生活方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是很多人存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剧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我们可以通过消除肥胖、健康饮食和活动锻炼来降低潜在的疾病风险。 饮食健康诀窍 在饮食方面,少吃盐、多吃蔬果、吃白肉优于红肉。由于调味品、腌制品、熟食、零食、速食快餐等的出现,很多人的盐摄入已经严重超标,容易导致高血压、骨质疏松、肾脏疾病、胃癌等问题。 由于蔬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保持人体肠道正常功能,降低慢性病的发病风险,每天可摄入蔬菜300~500g、水果200~350g。 膳食中纤维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的作用。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主要是粗杂粮、米糠、麦麸、干豆类、海带、蔬菜、水果等。 鱼油具有明显的调节血脂功能,能够预防动脉硬化。大量摄取富含ω-3的鱼油可对心血管疾病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大豆里面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须的磷脂。常吃豆腐、豆芽、豆腐干、豆油等豆制品有益于人体健康,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此外应该适当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取量,脂肪摄入应严格限制在每日不超过30克或占总热量的15%以下。胆固醇摄入量每日应该控制在200毫克—300毫克以下为宜。尽量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品,如动物的脑子、脊髓、内脏、蛋黄、贝壳类(如:蚌)、软体类(如鱿鱼、墨鱼、鱼子)。 我国民间有冬季进补的习惯,冬季人们运动本来就少,加之大量进补,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冬季进补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 健康饮食的诀窍: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两条腿的;吃两条腿的不如吃没有腿的;餐餐吃蔬菜、天天有水果;五谷杂粮很重要,小把坚果不能忘。 运动是良药 我国居民总体身体活动量逐年下降。体力活动不足是健康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运动量减少也会造成血流缓慢,血脂升高,所有的成年人都应适当运动。 走路是世界上最佳的养生运动之一,简单易行,老少皆宜。我们每走1步,至少可运动50%的肌肉,可推动人体50%的血流动,可挤压人体50%的血管。此外,成年人推荐每周进行不少...
远隔缺血适应治疗技术(RIPC) ★ 远隔缺血预适应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国专家共识,发表心脑非药物治疗方法标准与规范 ★ 远隔缺血预适应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科技部十三五重点专项“缺血适应”技术 ★ 远隔缺血预适应已获批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应用推广 ★ 远隔缺血预适应已获批国家「百万减残工程」心脑健康适应推广项目关键适宜技术 心脏搭桥手术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近端和远端之间建立一条通道,使血液可以绕过狭窄的地方,直接到达远端的手术。 心脏搭桥手术可以脱离冠状动脉内部环境的限制,重新建立一个新的血液供血通道,在临床上适用范围较广,可以为一系列心脏疾病患者保驾护航。 那么,心脏搭桥手术风险大吗?做完心脏搭桥手术,人的自然寿命会受到影响吗? 心脏搭桥手术风险大吗? 冠状动脉病变到一定程度会有危险,需要及时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目前已经成为心脏外科常规手术,有一定风险。 心脏搭桥手术后,是否影响自然寿命? 心脏搭桥本来就是为挽救患者的生命进行的一个手术。心脏搭桥手术后,如果搭桥血管没有发生狭窄,患者的寿命可以延长,反之则会影响寿命。一般情况下,搭桥手术顺利,手术后进行正规药物治疗,手术之后的寿命和正常人一样。 心脏支架植入手术后,患者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生活上,不喝酒,不抽烟,不熬夜,保证身体充足的休息,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饮食上,多吃蛋白质、纤维、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注意营养均衡,保证胃肠道通畅。还应根据身体情况适当进行有氧运动。 心脏支架植入通常无副作用,但支架植入术后需要规范治疗,包括抗血小板和降脂治疗。支架植入术后不需要取出,可终身使用。支架也有很多类型,随着研究和应用的发展,现已研发出新型可降解的生物支架。 以上介绍了心脏搭桥手术的相关信息,没有进行手术的患者可以多做了解,做好充足的心理建设,避免由于过度紧张,导致体态出现较大变化。已经完成手术的患者要对个人生活作出调整。患者要注意调整心理状态,过度紧张、焦虑的状态不利于病情恢复。 缺血预适应训练促进侧支循环建立 通过做缺血预适应训练,可有效促进小血管建立起侧支循环,当主动脉发生狭窄或阻塞,血液便可通过侧支绕过阻塞部位进行输送,侧支逐渐变粗、血流量逐渐增大,侧支循环代偿增多,...
远隔缺血适应治疗技术(RIPC) ★ 远隔缺血预适应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国专家共识,发表心脑非药物治疗方法标准与规范 ★ 远隔缺血预适应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科技部十三五重点专项“缺血适应”技术 ★ 远隔缺血预适应已获批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应用推广 ★ 远隔缺血预适应已获批国家「百万减残工程」心脑健康适应推广项目关键适宜技术 脑梗塞是一种严重脑血管疾病,主要是大脑的循环系统受到影响,大量的脑细胞和神经受到损伤引发的问题。脑卒中致死率高,得到救治者致残率也高。 脑梗塞的后遗症也是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患者往往会留下肢体语言以及吞咽功能等多种方面的障碍,需要长期康复治疗才能有效缓解。如果错过了脑卒中后遗症的最佳治疗时机,患者往往会失去活动功能,并长期要人照顾,加重自身和家属的负担。那么,脑卒中后遗症能完全治愈吗? 脑卒中后遗症能否治愈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通过积极治疗和康复训练,患者部分神经功能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脑卒中后遗症要如何进行康复? 01、药物控制 脑梗塞患者在进行康复治疗的时候,首先需要保持药物控制,因为脑梗塞是在大脑部位形成了一定血栓影响到血液循环。此时,需要长期使用溶栓药或是抗血小板凝聚药物,否则可能反复发作,严重威胁生命安全。 02、外界刺激 脑卒中后遗症的患者,通常都是无法自主活动,这种偏瘫的情况也需要外界刺激来进行恢复。常见的外界刺激的方法有电疗、水疗和电针疗法等,多种方式都能直接刺激患者的深层组织和神经,更好的帮助患者恢复。 03、基础活动训练 恢复一定活动功能的患者对肢体的控制并不完善,此时就需要进行一定的训练来锻炼肢体的活动程度。恢复期间患者不能有效感觉到肢体的存在,这时就相当于要重新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一些基础的活动以及劳动能很好的训练。 04、按摩 按摩患肢可起到锻炼的效果,也不容易损伤身体,即便是没有恢复活动功能的患者也可以进行锻炼,可以持续对身体起到促进作用,帮助患者改善身体素质。 05、语言训练 失语症患者除了要锻炼活动功能以外,还需要进行相应的语言锻炼,面部的神经以及肌肉已经不完全受患者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说话能力,持续锻炼才可以恢复语言功能。 06、心理康复 心理康复是针对患者心理状...
远隔缺血适应治疗技术(RIPC) ★ 远隔缺血预适应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国专家共识,发表心脑非药物治疗方法标准与规范 ★ 远隔缺血预适应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科技部十三五重点专项“缺血适应”技术 ★ 远隔缺血预适应已获批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应用推广 ★ 远隔缺血预适应已获批国家「百万减残工程」心脑健康适应推广项目关键适宜技术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循环系统中的动力。其作用是推动血液流动,向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 心脏在身体中是非常勤劳的器官,时刻泵血,维持其他器官正常运转,一旦心脏动力功能障碍,就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一系列病变。心脏非常脆弱,稍有不慎就会受到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心脏最“害怕”什么呢?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会对心脏造成不利影响。 01、缺氧缺血 心脏一旦缺血缺氧就会停止跳动,心脏泵血功能停止,大动脉搏动和心音消失,体循环和呼吸也随之停止,大脑处于缺血和缺氧状态,大约4分钟左右就会对大脑带来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10分钟后可发生脑死亡。 因此,需积极防范急性心肌梗死,控制危险因素,如缺氧、低血糖和高血糖、低钾血症等。 02、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常见的问题,一般单独发病,有时也跟其他心血管病一起伴发。多种因素会诱发心律失常,如太劳累、电解质发生紊乱以及情绪波动过大等,应及时去除危险因素,戒烟戒酒,远离浓茶和浓咖啡。 要及时纠正心脏的病理改变,如甲亢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只要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心动过速问题也能得到缓解。冠心病心肌缺血会引起心律失常,需及时解除动脉的狭窄,心肌有足够血液灌注就能解决心律失常问题。 03、血管不通畅 冠心病患者心脏血管堵塞、血液流通不畅,或突发心血管痉挛阻断血流通路,会引起心脏缺血和缺氧,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心绞痛。这和多种因素有关,如三高、暴饮暴食、太劳累、吸烟喝酒以及受到刺激等。 平时应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要均衡、低盐低脂肪;避免身体太劳累,积极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必须戒烟戒酒。定期去医院做心脏彩超和心电图检查,能快速了解心脏健康状态。一旦出现心肌缺血症状...
远程肢体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影响 梁家荣 陈云宪 刘相应 陈宝峰 陈锦锋 侯进辉 唐良秋 【摘要】 目的 探讨远程肢体缺血预适应(LI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影响。 方法 连续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于粤北人民医院因错过再灌注时间窗而行择期PCI术的STEMI患者130例。其中随机选择65例为预适应组行远程肢体缺血预适应[PCI术前3 d开始使用缺血预适应训练仪行双上肢缺血预适应,袖带加压高于基础血压50 mmHg(1 mmHg=0.133 kPa)压迫肱动脉,持续5 min后放气休息间隔5 min,重复5次,早晚各执行一组];余65例为对照组,术前不行远程缺血训练。比较两组PCI术中侧支循环发生率及级别水平(0~3级)。根据侧支循环级别重新分组,以侧支循环2~3级为侧支循环良好组,0~1级为侧支循环不良组,跟踪两组1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按侧支循环Rentrop分级标准,评价两组患者术中侧支循环分级情况。预适应组与对照组的平均侧支等级比较[(1.60±0.24)级比(0.83±0.18)级,P=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预适应组侧支循环分级为0级的患者占比远低于对照组(29.2%比53.8%),而侧支循环分级为3级的患者占比远高于对照组(35.4%比10.8%)。两组侧支循环分级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K-M生存曲线提示,侧支循环良好组较侧支循环不良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 远程肢体缺血预适应对STEMI择期PCI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可改善患者术后1年预后。 【关键词】 远程肢体缺血预适应;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侧支循环
远程缺血预适应对心绞痛患者动脉僵硬度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陈万林1 郑广生1 杨平1 李垚1 白志生1 [摘要] 目的:观察远程缺血预适应(RIPC)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动脉僵硬度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SAP患者58例(观察组)和 健 康 者44例(对 照 组)。监 测 并 比 较2组 RIPC前后心血管临床参数(血压、血氧饱和度(SpO2)、脉波传播速度(PWV)、动脉僵硬度和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结果:对照组 RIPC前 后心血管临床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 RIPC前后收缩压(SBP)、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脉压(PP)、增强压(AP)、三角指数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 RIPC前后 SBP、C-SBP、PP、AP、高频(HF)、总功率(TP)的改变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IPC能降低SAP患者SBP并改善动脉僵硬度和心率变异性,具有抗心绞痛效应。 [关键词] 心绞痛;远程缺血预适应;动脉僵硬度;心率变异性
远程缺血预适应对冠心病支架治疗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 何峰峰( 临沂罗庄中心医院,山东 临沂 276017) 【摘要】目的 探讨远程缺血预适应对冠心病支架治疗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本研究选取我院心内科 2015 年 1 月至 2017 年 1 月之间收治 296 例冠心病支架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随机数字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不实施远程缺血预适应,实验组实施远程缺血预适应,比较两组心肌保护效果。结果 实验组冠心病支架治疗患者 hsTnI>0. 12ng /ml、hsTnI>0. 16ng /ml、hsTnI>0. 20ng /ml、hsTnI>0. 24ng /ml、hsTnI>0. 28ng /ml、hsTnI>0. 32ng /ml 和 hsTnI>0. 48ng /ml 等血清超敏肌钙蛋白 I 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5) 。结论 冠心病支架治疗患者采取远程缺血预适应措施,具有较为显著的心肌保护作用,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远程缺血预适应; 冠心病; 支架治疗; 心肌保护
基于缺血预适应理论的气压治疗对脑卒中预后的影响 王蓉芸,倪斐琳,孙秋华 摘要:[目的]基于缺血预适应理论,探讨气压治疗对脑卒中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2015年4月的急性脑梗死病例39例作为对照组,2015年5月—2016年4月的急性脑梗死的病例38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气压治疗,比较两组 神 经 功 能、生活自理能力及脑卒中复发率的差异。[结 果]干 预 后 第 90天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2.51分±0.51分,对照组为4.37分±0.7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1,P=0.048),观察组干预后脑卒中复发率为5.26%和对照组为25.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75,P=0.014)。[结论]基于缺血预适应理论的气压治疗能够促进脑卒中后病人的康复,降低病人脑卒中复发率。 关键词:缺血预适应;脑卒中;气压治疗;预后;缺血再灌注
肢体缺血预适应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饶盛环(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西 抚州 344000) 【摘要】目的 研究肢体缺血预适应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8 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缺血处理。比较 2 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快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结论 将肢体缺血预适应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能够改善患者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及神经血管症状。 【关键词】肢体缺血预适应 药物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临床效果
早期及晚期远程缺血预适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不同影响 梁家荣 唐良秋 陈云宪 张社兵 范文茂 陈宝峰 陈锦峰 刘相应 侯进辉 【摘要】目的 研究早期及晚期远程缺血预适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不同影响。 方法 连续入选 2014 年 1 月至 2016 年 1 月于粤北人民医院择期行 PCI 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160 例,其中晚期远程缺血预适应组(80 例)PCI 术前 3 d 开始行右上肢缺血预适应,用血压计袖带压迫肱动脉。将血压计加压至 200 mmHg(1 mmHg=0.133 kPa),持续 5 min 后放气休息,间隔 5 min,重复 3 次,共耗时 30 min;早期远程缺血预适应组(80 例)PCI 术前 2 h 开始行上述方法。比较 PCI 术中参数及术后 24 h 心肌肌钙蛋白 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 12 个月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 PCI,术中无心肺复苏、电除颤、心源性休克等情况发生。晚期远程缺血预适应组术中胸痛[2.50%(2/80)比 8.75%(7/80),P=0.018]、术中心律失常[0(0/80)比 5.00%(4/80),P < 0.001]、术后即刻 TIMI 血流≤Ⅱ级[1.25%(1/80)比 6.25%(5/80),P=0.024]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早期远程缺血预适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晚期远程缺血预适应组术后 24 h cTnT [(11.52±2.41)pg/ml 比(27.53±4.78)pg/ml,P=0.021]、CK-MB[(14.11±2.87)pg/ml 比(30.23±5.17)pg/ml,P=0.032]均较早期远程缺血预适应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24 h hs-CR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2)。K-M 生存曲线显示,晚期远程缺血预适应组较早期远程缺血预适应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3.75% 比 13.75%),经 Breslow 检验 P = 0.024,提示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晚期远程缺血预适应比早期远程缺血预适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 PCI 术患者有...
远程缺血预适应对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进展 陈尘1 陶军2 庄晓东2 张小宇2 远程缺血预适应(RIPC)是通过给予机体部分器官缺血预处理,可减少缺血/再灌注对远隔器官的损伤,对血管内皮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就近年来 RIPC 对血管内皮的保护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新进展做一综述。 远 程 缺 血 预 适 应(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是指机体部分器官(如上肢)在受到短暂的、可逆性缺血缺氧刺激后,通过诱导缺血器官以外的其他脏器(如心脏、大脑、肝脏、肾)对随后发生的严重或致命的缺血缺氧产生保护作用。由于人类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一种比 RIPC 更好的内源性心肌保护手段,所以 RIPC 一直是心脑缺血性疾病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被医学界认为是一种最安全的内源性物理疗法,对于心脑血管有着难以替代的保护作用。内皮作为一种机械屏障,为血液的流动提供一个平滑的物理表面。近年来揭示内皮细胞的功能复杂多样,在体内作为重要的调节组织维持着心血管系统的稳态,而内皮功能障碍几乎与已知的所有心血管疾病有关。因此,RIPC 对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也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和焦点。本文简要综述 RIPC 与内皮功能及其可能的保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