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控制血压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年龄越小控制越严,最少每周测一次血压;坚持服用降压药,并按医嘱增减药量;24小时稳定控制血压,使血压波动较小,不可将血压降得过低;控制血糖、血脂、血粘度;减轻体重,达到正常标准;戒烟忌酒,低盐低脂饮食;坚持有氧体育锻炼。
过劳、激动、暴饮暴食、寒冷刺激、便秘、吸烟和大量饮酒。
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少数患者无疼痛,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少数患者表现颈部、下颌、咽部及牙齿疼痛;高龄者可能出现神志障碍;全身难以形容的不适、发热;恶心、呕吐、腹胀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低血压、休克。
心电图,特征性改变为新出现Q波及ST段抬高和ST-T动态演变;心肌坏死血清生物标志物升高,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或I)升高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其他如白细胞数增多,中性粒细胞数增多,嗜酸性粒细胞数减少或消失,血沉加快,血清肌凝蛋白轻链增高。
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心电图的动态演变;心肌坏死的血清标志物浓度的动态改变。必须具备以上3条标准中的2条,即可确诊。
监护和一般治疗;镇静止痛治疗;调节血容量;再灌注治疗;药物治疗;抗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和泵衰竭的治疗。
再灌注治疗指采取办法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恢复心肌灌注,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从而改善血液动力学,恢复心脏的血液供应。
按时服药,定期复诊;保持大便通畅;坚持适度体育锻炼;不要情绪激动和过劳;戒烟限酒和避免过饱。
患者应采用合理膳食(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心态平衡。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β阻滞剂,他汀类调脂药及ACEI制剂,控制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定期复查。
避免过度劳累,放松精神,洗澡时要特别注意(不要饱餐或饥饿时洗澡、洗澡时间不能过长),气候变化要注意保暖防护,要懂得识别心梗的先兆症状并给予处理。
脑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分,动脉内膜表面的灰黄色斑块,斑块表层的胶原纤维不断增生及含有脂质的平滑肌细胞增生,引起动脉管腔狭窄。甚至纤维斑块深层的细胞发生坏死,形成粥样斑块,粥样斑块表层的纤维帽坏死,破溃形成溃疡。坏死性粥样斑块物质可排入血液而造成栓塞,溃疡处可出血形成血肿,使小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阻塞,使血液供应发生障碍。
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主要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肥胖、胰岛素抵抗等因素。
主动脉和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内容物及其发生溃疡时的附壁血栓凝块的碎屑,可散落在血流中成为微栓子,这种由纤维素、血小板、白细胞、胆固醇结晶所组成的微栓子,循环血流进入小动脉,可造成微栓塞,引起局部缺血症状。微栓子经酶的作用而分解,或因栓塞远端血管缺血扩张,使栓子移向血液末梢,则血供恢复,症状消失。
微栓塞是主动脉和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内容物及其发生溃疡时的附壁血栓凝块的碎屑散落在血流中形成的。
心脏疾病是脑血管病第3位的危险因素。各种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可能并发的各种心脏损害如心房纤维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心功能不全、左心肥厚、细菌性心内膜炎等,这些因素通过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及栓子脱落增加了脑血管病的危险性,特别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
血流动力学(hemodynamics)是指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流动的力学,主要研究血流量、血流阻力、血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血流动力学检查包括血液比粘度(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全血比粘度)、红细胞电泳、红细胞沉降率、纤溶系统功能等。
急速的头部转动或颈部屈伸,可改变脑血流量而发生头晕,严重的可触发短暂脑缺血发作。特别是有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枕骨大孔区畸形、颈动脉窦过敏等情况时更易发生。主动脉弓、锁骨下动脉的病变可引起盗血综合症,影响脑部供血。
各种影响血氧、血糖、血脂、血蛋白质含量,以及血液粘度和凝固性的血液成分改变和血液病理状态,如严重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血小板增多症、异常蛋白质血症、高脂蛋白质血症均可触发短暂脑缺血发作。
主要表现症状为:单瘫、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单眼视力障碍等,亦可出现同向性偏盲等。 主要表现:单眼突然出现一过性黑蒙,或视力丧失,或白色闪烁,或视野缺损,或复视,对侧肢体轻度偏瘫或偏身感觉异常。优势半球受损出现一过性的失语或失用或失读或失写,或同时面肌、舌肌无力。偶有同侧偏盲。其中单眼突然出现一过性黑蒙是颈内动脉分支眼动脉缺血的特征性症状。短暂的精神症状和意识障碍偶亦可见。
主要表现为脑干、小脑、枕叶、颞叶及脊髓近端缺血,神经缺损症状。 主要症状有:最常见的症状是一过性眩晕、眼震、站立或行走不稳。一过性视物成双或视野缺损等。一过性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语言不清或声音嘶哑。一过性单肢或双侧肢体无力、感觉异常。一过性听力下降、交叉性瘫痪、轻偏瘫和双侧轻度瘫痪等。少数可有意识障碍或猝倒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