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ven-Day 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mproves Local and Systemic Endothelial Function and Microcirculation in Healthy Humans
远隔缺血预适应脑保护的实施方式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李馨蕊 任长虹 吉训明 韩剑虹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远隔缺血预适应; 保护机制
远程缺血预适应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辽宁医学院航天中心医院研究生培养基地(北京 100049) 冯美静 杜继臣△ 王培福 摘 要 目的 :观察远程缺血预适应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无治疗效果。方法:筛选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新发脑梗死病史的患者82例。按照随机表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单纯用药,观察组在用药基础上进行肢体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持续治疗6个月。观察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及其他情况。结果:①治疗前观察组 NIHSS评分17.33±2.56,对照组16.65±3.1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 NIHSS评分14.54±3.17,对照组16.32±5.7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MRI检查显示,观察组有2例(4.5%)再次发生脑梗死,对照组有5例(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脑梗死体积缩小者25例(56.8%),对照组12例(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治疗前后血压分别为105~140/55~90mmHg,100~145/55~95mmHg,对照组分别为100~140/55~95mmHg,95~145/60~90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程缺血预适应治疗可以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降低脑梗死的再发生率、促进脑梗死体积的缩小,同时不会影响血压的变化。 主题词 脑血管障碍/治疗 脑缺血 @缺血预适应
目前,远隔缺血适应治疗技术,已获得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国专家共识。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科技部十三五重点专项“缺血适应”技术,并获批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应用推广,国家百万减残工程心脑健康适应推广项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脑卒中的发病率也急剧攀升,并呈年轻化趋势,家庭在脑卒中治疗方面的巨额花费,以及对于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日常照料,都为我国居民带来了沉重负担。 引起中风的原因 1、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都可能是引起中风的原因,比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腹型肥胖、长期抽烟、酗酒等,这些易出现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起中风。 2、在动脉狭窄和动脉瘤等病变的基础上,部分患者由于不规律地服用降压药、血压下降速度过快、腹泻等因素引起低灌注,导致血栓形成,从而诱发缺血性中风(脑梗塞)。 3、有的患者由于既往有心房颤动,平时服用抗凝药物不规律,当出现了栓子脱落,就会导致栓塞性的卒中。此外,兴奋、激动、酗酒、忘记服用降压药,这些因素导致血压的急剧升高,会诱发出血性卒中。 脑卒中的预防 脑卒中不是一天就形成的,它的发生与生活中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这些不良习惯成年累月危害着健康,当有一天身体再也承受不住的时候,脑卒中就会突然发生,让人猝不及防。 脑卒中起病急、致死率高,往往在发生时没有足够的时间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所以对于脑卒中而言,预防远远胜于治疗。 大部分脑卒中是可以预防的。《柳叶刀》上曾有一份研究结果显示,全世界90.7%的脑卒中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病、吸烟、酒精摄入、饮食、超重或肥胖、体力活动不足、心理因素在内的10项可改变危险因素相关,而我国94.3%的脑卒中也都是由这些因素引发的。因此,脑卒中绝非不能避免的疾病,完全可以从健康生活做起,预防它的发生。 预防卒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纠正错误的观念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熬夜、暴饮暴食,在日常生活中要控制血压、控制血糖、调节血脂、戒烟、减肥、增加运动,从而有意识地避免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对于具备脑卒中高危因素的人群而言,请从现在起放下手中的烟酒,投入到健康的生活中,不要成为脑卒中的下一个目标。 对于体内已经形成的病理变化,比如颈动脉斑块造成狭窄、心脏瓣膜病变、心房颤动、心肌病等,需要尽早重视起来,定期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做到及时发现疾病,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防止脑卒中的发生。 国家百万减残工程 面对脑血管病的严重危害,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共同成立了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推进脑卒中防治工作。也已开展国家“百万减残工程”,从国家层面,联合各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在脑卒中致残的防治以及保障政策方面,提出了系统性安排,并明确了不同时间节点的任务目标。 整合全社会力量,在全社会非医疗机构如体检机构、康养机构、养老机构和健康管理机构等,普及心脑血管疾病防范意识,推广动脉硬化检测、脑氧监测和缺血适应治疗等适宜技术和产品,加强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干预及健康管理,形成以社区为核心,养老机构、体检机构与医疗机构联动的卒中防控社会网络,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及致死率,减少政府医疗资源投入和家庭医疗负担,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缺血预适应技术 国家百万减残工程关键适宜技术 缺血预适应技术是国家百万减残工程的关键适宜技术,专门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高危人群,集筛查、预防、治疗于一体,是心脑血管疾病辅助治疗设备及健康管理干预产品。 缺血预适技术通过间歇缺血训练,辅助提高远程器官缺血预适应能力。对肢体进行反复的、短暂的、无创伤、无危害的缺血刺激,再灌输回流,激发人体免疫系统的应急机制,产生和释放内源性保护物质(如:腺苷、缓激肽、一氧化氮等),这些物质参与保护心肌和能量代谢。 利用达尔文优胜劣汰的组织进化理论,实现组织自我适应和自我保护的机制。可提高人体全身器官组织抗缺血缺氧能力,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等,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对心脑血管尤其是冠心病、心肌损伤、脑梗等病症有良好的预防及康复治疗作用。 深圳市华盈泰医疗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脑心健预适应训练仪,可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提供未病预防、筛查预警、康复治疗三阶一体化健康云管理服务。对心梗、脑梗、猝死等重大病症的预防、筛查、治疗和康复有重大意义。对“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助力国家百万减残工程。
目前,远隔缺血适应治疗技术,已获得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国专家共识。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科技部十三五重点专项“缺血适应”技术,并获批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应用推广,国家百万减残工程心脑健康适应推广项目。 9月7日下午及9月9日上午,华盈泰医疗义诊服务队携带“脑心健”系列产品参与“民生微实事”健康管理大型义诊活动,分别在翠竹街道百仕达社区和马田街道薯田浦社区,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测量血压、体验脑心健缺血预适应训练仪等服务。 「 翠竹街道百仕达社区义诊现场 」 义诊现场,前来咨询、体验的人员较多,对心脑血管健康知识的需求量巨大,这也说明人们健康意识越来越强。 「 马田街道薯田浦社区义诊现场 」 心脑血管疾病,致残致死率高,给个人带来痛苦、给家庭带来灾难、给国家带来医疗负担。在大健康的国家战略下,百万减残工程已启动。 国家百万减残工程项目 心脑健康适应项目 “国家百万减残工程”是一项由国内80多位院士联名发起的,经习近平总书记和孙春兰副总理作出重要批示,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实施,以减少百万新发残疾为目标的国家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工程。 2021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工业与信息化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药监局等10部门下发了《关于印发加强脑卒中防治工作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综合方案的通知》。 国家百万减残工程整合全社会力量,在全社会非医疗机构如体检机构、康养机构、养老机构和健康管理机构等,普及心脑血管疾病防范意识,推广动脉硬化检测、脑氧监测和缺血适应治疗等适宜技术和产品,加强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干预及健康管理,形成以社区为核心,养老机构、体检机构与医疗机构联动的卒中防控社会网络,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及致死率,减少政府医疗资源投入和家庭医疗负担,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非医疗机构建立心脑健康促进微诊所,通过对周边居民进行慢性病筛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慢性病高危人群和慢性病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健康管理,通过健康危险因素评估为其制定个体化健康维护计划,促使慢性病高危人群和慢性病患者通过积极参与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预防和控制慢性病。 “国家百万残疾工程”为心脑血管病患者及高危人群提供规范、严谨、有效的心脑健康管理及干预服务,并实现长效跟踪管理与数据监测。让更多的民众能够享受到体系化的慢病防治及健康管理服务,有效提升脑卒中的早诊早治,减少致死致残的发生。 华盈泰医疗脑心健预适应训练仪,融合物联网大数据+5G技术+智能感知技术+未病预防+监护+康复治疗,可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提供未病预防、筛查预警、康复治疗三阶一体化健康云管理服务。对心梗、脑梗、猝死等重大病症的预防、筛查、治疗和康复有重大意义,符合国家百万减残工程项目落地推广的目标方向。 华盈泰医疗将长期进行义诊活动,为社区中老年群体提供更多健康咨询、健康产品和健康服务,助力推进“国家百万减残工程”,为健康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远程缺血后处理:脑缺血内源性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李富莹,孙立元 (桂林医学院研究生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摘要: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通过激发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保护缺血性脑疾病患者的神经。随着研究的深入,缺血后处理的概念逐渐拓展为远程缺血后处理。笔者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简要综述。 关键词:远程缺血预处理;内源性保护机制、脑缺血 中图分类号:R64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409(2014)01-0176-05
在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中 P53 基因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 寇俊杰 1 贾 魁 3 赵继义 1 洪小剑 1 王际鹏 1 李树云 1 柯雪莲 1 赵英玲 2 张越东 2 (1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四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2 黑龙江省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3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河南 洛阳 471000) 摘要 目的:通过对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的动物模型观察,探讨细胞凋亡在其中的作用,以及 p53 基因对其进行的调控。方法:采用 TUNEL 标记技术研究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心肌细胞中细胞凋亡现象,并采用聚合酶连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法(PCR-SSCP)研究 p53 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I/R)相比,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组(NDLIP)凋亡率较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NDLIP 和经典缺血预适应组(IP)间差别不显著。RIP 组 p53 基因突变率比 I/R 组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NDLIP 和经典缺血预适应组(IP)间差别不显著。结论: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组野生型 p53 基因较少 ,突变型 p53 基因较多。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突变型 p53 基因抑制细胞凋亡来实现。 关键词: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细胞凋亡;p53 基因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273(2013)01-82-03
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例分析 仲忠1张云2 (1江苏省海安县西场中心卫生院,江苏海安226621;2海安县城东镇卫生所) 摘要 目的 采用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40例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分析。方法对40例有脑梗死常见早期征兆的患者采用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治疗1个疗程(半年后)进行全面查体,砰估治疗效果。结果 40例患者全面有效。结论 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方法简单,复发率低,对大量中风前期的患者缺血性中风的前驱症状给予有效的千预,减少中风的发生及预后,是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脑梗死;脑血检
远程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保护的研究进展 赵 冲a(综述),徐国海b(审校) (南昌大学a.研究生院医学部2010级;b.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南昌330006) 关键词:脑缺血;预处理;远程缺血预处理 中图分类号:R364.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4727(2013)02-0090-04
浅析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尹进 (湖北省武汉市新江南医院湖北武汉) 【摘要】目的 对急性心梗患者在临床上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对52例急性心梗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老年患者)和对照组(非老年患者),每组29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试验组有吸烟史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合并2-3项并发症的患者有25例,占86.2%,明显高于对照组;好转患者20例(68.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例(93.1%)。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症状不典型,且并发症多,故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是减少误诊和病死率的必要保证。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临床特点;治疗
2021年9月1日是第15个“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针对第15个“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发布了《关于展开2021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的活动通知》。 通知要求:开展主题为“三减+三健,健康新动力”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活动 活动主要内容: 1、紧密结合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以宣传月活动为契机,持续传播 “一米线”、勤洗手、戴口罩、公筷制等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健康意识,增强公众自身免疫力。 2、普及“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知识,在9月的第三周集中开展“9·15”减盐周宣传活动,向公众传播“就要5克”减盐理念和生活技巧,倡导“人人行动 全民控盐”。 3、将儿童青少年作为重点人群,结合《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和中小学生健康促进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知识,广泛宣传“饮食好、运动好、睡眠好”的健康益处,引导儿童青少年争做新时代“三好”少年。 深圳市华盈泰医疗有限公司作为健康行业,在响应国家百万减残工程推广落地的同时,也将全面落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关于展开2021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的活动通知》的有关要求,结合《三减三健专项行动》和《全民健康生活行动方案(2017-2025年)》的规划,以防治慢病管理和推广为抓手结合“三减+三健”为主题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扎实推进工作,让更多的民众能够享受到体系化的慢病防治及心脑健康管理服务。 一、与慢病防治管理体系相结合,长效加强健康管理 国家百万减残工程规范指导临床办公室在国家卫健委的指导下,推出针对医疗机构的“国家百万减残工程-卒中减残项目”以及针对非医疗机构的“国家百万减残工程-心脑健康促进微诊所项目”,项目以“高危筛查+健康处方+远程咨询+教育培训+干预管理”等模块为核心,建立“医防结合”的慢病防控新模式,通过多途径的宣传模式,使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不断提高。 1、针对医疗机构建立卒中减残中心,通过整合首都医科大学心脑血管专业医疗技术、国家远程卒中中心和互联网医疗诊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优势资源,通过专项诊疗及双向转诊机制,以全面推进心脑健康促进工作站为基础,以卒中减残单元(由卒中减残门诊及卒中减残病房组成)为核心,以卒中减残示范中心为抓手的卒中分级诊疗体系。 (1) 在具备学科优势的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卒中减残示范中心为卒中减残项目提供规范化培训、远程会诊支持、技术指导、开通急诊绿道、收治危重病人。 (2) 在区域二级及以上医院建设卒中减残中心,包含:卒中减残单元;在医联医共体区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化心脑健康促进工作站,建设卒中减残项目专人工作组,卒中减残中心与心脑健康促进工作站之间建立一条双向转诊通道,制定实施方案和服务流程。 (3) 在心脑健康促进工作站筛查出脑卒中高危人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颈动脉狭窄≥50%的患者,转诊到上级医院的卒中减残单元,经卒中减残门诊精准评估,收治到卒中减残病房,进行为期3天的住院检查、治疗、缺血适应干预、健康教育。 (4) 患者从卒中减残示范中心和卒中减残单元出院后,下转回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站开展定期随访、规范化治疗和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2.在非医疗机构建立心脑健康促进微诊所,通过对周边居民进行慢性病筛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慢性病高危人群和慢性病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健康管理,通过健康危险因素评估为其制定个体化健康维护计划,促使慢性病高危人群和慢性病患者通过积极参与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预防和控制慢性病。 二、扩大“三减三健”专项行动内涵,广泛传播健康知识 1、加速与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合作建设百万减残工程卒中减残示范中心、卒中减残中心、心脑健康促进工作站,与全国的综合养老机构以及全国的体检中心等机构合作建设国家百万减残工程心脑健康适应微诊所,在所有合作落地的项目设有科普宣教服务模块对心脑血管病高危患者及周边群众提供个体化健康管理,落实“三减三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规划。 2、通过与社区、养老中心等各类场景联合开展健康义诊以及科普讲座等方式提高群众对少盐少油低糖饮食与健康关系的认知,倡导科学运动、维持能量平衡、保持健康体重的生活理念,引导群众形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物联网大数据+5G技术+智能感知技术+未病预防+监护+康复治疗 华盈泰医疗脑心健预适应训练仪,融合物联网大数据+5G技术+智能感知技术+未病预防+监护+康复治疗,可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提供未病预防、筛查预警、康复治疗三阶一体化健康云管理服务。对心梗、脑梗、猝死等重大病症的预防、筛查、治疗和康复有重大意义,符合国家百万减残工程项目落地推广的目标方向。 未病预防 指在未病之前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坚持使用脑心健预适应训练仪,可修复心脑血管疾病的隐性健康问题,对突发心梗死、脑梗死等重大疾病有良好的预防效果,极大减少此类疾病的发生概率。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监护预警 脑心健预适应训练仪具有主动脉血管堵塞及心血管健康问题筛查预警的辅助功能!脑心健在训练过程中,自动检测用户身体的相关数据,通过大数据智能分析,生成健康曲线,进行健康评估,对有健康风险特征的使用者发出警示,及时解决安全隐患,体现出对高风险人群及时预警的实用价值。 康复治疗 脑心健缺血预适应训练仪,对缺血性心肌梗死、高血压、心脏缺血、脑梗死、脑出血等术后康复有良好的预后效果,对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脑萎缩等有较好的康复效果。长期坚持使用可逐步减轻后遗症状,最终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
目前,远隔缺血适应治疗技术,已获得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国专家共识。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科技部十三五重点专项“缺血适应”技术,并获批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应用推广,国家百万减残工程心脑健康适应推广项目。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由缺血、缺氧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全部急性脑血管病的70%,以中老年患者多见。脑梗死会留下很多后遗症,如偏瘫、失语等,患者应尽早进行积极、正规的康复治疗。 脑梗塞什么时候能清醒? 如果引起脑组织明显的损伤,或脑梗塞的部位比较关键,容易导致意识障碍,所以出现不清醒的状态,容易产生一定的功能障碍后遗症。具体多长时间可以清醒,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所采用的治疗方案来分析。 脑梗塞最佳治疗方法是什么? 一般需要采取综合方法治疗,比如早期控制病情的发展,促进脑细胞恢复。后期对于所出现的功能障碍,一般需要通过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出现有偏瘫或者其他的功能异常,要进行综合康复治疗。 科学准确用药 脑梗塞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溶栓或通过手术的方法来处理。在急性期要尽快疏通脑部血管,具体也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来进行分析。常用治疗脑梗塞的有效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如拜阿司匹林),脑保护营养药物,益气活血开窍止痛药物。 预防脑梗塞复发 脑梗属于高复发病,患者出院后要听从医生的嘱托按时规律的服药,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等,并定期去医院复查。 尽早、积极地开始康复治疗 药物对脑梗塞后遗症的作用非常有限,通过积极、正规的康复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恢复到生活自理,有些还可以回到工作岗位。 有条件者最好到正规的康复医院进行系统训练。如因各种原因不能到康复医院治疗,可在家自己进行。康复宜及早进行,病后3~6个月是康复的最佳时机,半年以由于已发生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康复的困难增大。 日常生活习惯训练 脑梗患者许多以前的生活习惯会被打破,除了要尽早而正规地训练患肢,还应注意开发健肢的潜能。右侧偏瘫而平时又习惯使用右手的患者,此时要训练左手做事。衣服要穿得宽松柔软,可根据需要缝制特殊样式。穿衣时先穿瘫痪侧,后穿健全侧;脱衣时先脱健全侧,后脱患侧。 调整情绪 患者应面对既成事实,调整好情绪,积极进行康复以尽早重返社会。严重的情绪障碍患者可请医生帮助,使用抗抑郁剂,应对脑梗后的抑郁焦虑情绪。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要相信自己的康复能力。 国家百万减残工程 面对脑血管病的严重危害,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共同成立了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推进脑卒中防治工作。 2021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工业与信息化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药监局等10部门下发了《关于印发加强脑卒中防治工作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综合方案的通知》。 国家百万减残工程心脑健康适应中心,借助缺血预适应训练仪、健康检测一体机等智能检测设备,依托医院完整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闭环管理体系,实现心脑血管疾病全流程管理,进行心脑健康的干预管理。通过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的对心脑血管疾病进行早期发现、有效筛查、积极防控、正确干预、持续管理,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以及致死率。 国家百万减残工程在规范指导临床办公室的指导下,整合首都医科大学心脑血管专业医疗技术、国家远程卒中中心和互联网医疗诊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优势资源,通过专项诊疗及双向转诊机制,在地市/省级医院重点建立卒中减残示范中心,在区/县市级医院重点建设卒中减残单元,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设置卒中减残工作站,构建脑卒中三级防治体系,全程规范化管理脑卒中患者,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优势资源,重点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和医共体建设,加强学科建设和骨干人才培养,进一步提升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紧密联系,助推流程再造和资源合理化应用,使患者最大化获益。 缺血预适应技术 国家百万减残工程关键适宜技术 缺血预适应技术已获得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国专家共识,是国家百万减残工程的关键适宜技术,专门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高危人群,集筛查、预防、治疗于一体,是心脑血管疾病辅助治疗设备及健康管理干预产品。 缺血预适应技术通过间歇缺血训练,辅助提高远程器官缺血预适应能力。对肢体进行反复的、短暂的、无创伤、无危害的缺血刺激,再灌输回流,激发人体免疫系统的应急机制,产生和释放内源性保护物质(如:腺苷、缓激肽、一氧化氮等),这些物质参与保护心肌和能量代谢。 缺血预适应技术利用达尔文优胜劣汰的组织进化理论,实现组织自我适应和自我保护的机制。可提高人体全身器官组织抗缺血缺氧能力,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等,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对心脑血管尤其是冠心病、心肌损伤、脑梗等病症有良好的预防及康复治疗作用。 深圳市华盈泰医疗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脑心健预适应训练仪,可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提供未病预防、筛查预警、康复治疗三阶一体化健康云管理服务。对心梗、脑梗、猝死等重大病症的预防、筛查、治疗和康复有重大意义。对“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助力国家百万减残工程。
脑部缺血预适应的诱发因素、机制及应用前景 张 雪,虞雪融,黄宇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北京 100730 摘要: 缺血预适应现象可见于机体多种脏器中,其中尤其以脑部缺血预适应现象和可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最引人关注。随着多种脑部缺血预适应诱发因素的发现,相关机制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远处缺血预处理及药物诱导 (如促红细胞生成素) 由于其较强的临床应用可行性及安全性,可能成为未来脑部缺血预适应在人体中研究和应用的重要突破口。 关键词: 脑; 缺血预适应; 远处缺血预处理; 促红细胞生成素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503X(2013)05-0567-04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廖家杰 ( 广西梧州市藤县人民医院,梧州市 543300) 【摘要】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16 例,根据患者在初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前 48 h 内是否出现过心绞痛症状,将患者分为心肌缺血预适应的观察组( 64 例) 及无心肌缺血预适应的对照组( 52 例) 。两组患者在入院之后,均进行相同的临床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心肌梗死范围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观察组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均 < 0.05) 。结论 与无心肌缺血预适应现象的患者比较,有心肌缺血预适应现象的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小,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低,预后好。 【关键词】 心肌缺血预适应; 初发急性心肌梗死; 治疗; 预后 【中图分类号】 R 542.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768( 2013) 05-0502-02
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下的心肌保护研究 王永伟(综述) 王涛(审效) (广东省深圳市儿童医院 深圳市 518020) 【摘要】目前,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心肌缺血与再灌注损伤,从而影响手术的近远期效果。所以,为进一步阐述心肌保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来源不同而采取的不同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也为其他学者研究其新的发生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依据,在此综述如下。 【关键词】 心肌保护 缺血再灌注损伤 体外循环 预处理 后处理
缺血预适应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小肠损伤的保护效应及NO的作用* 刘 燕1,彭海兵2,张 博3,周洪霞1,杨秀红1,张连元1 (1.河北联合大学基础医学院,河北唐山063300;2.河北联合大学冀唐学院,河北唐山063300;3.河北省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ICU 061001) 摘 要:目的 观察缺血预适应(IPC)对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小肠损伤的保护效应,探讨一氧化氮(NO)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52只,随机分为4组(n=13):假手术(Sham)组,肢体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预适应(IPC)组,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处理(L-NAME)组,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和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DAO)、NO 含量,血浆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脂多糖(FITC-LPS)浓度,小肠组织丙二醛(MDA)、环磷酸鸟苷(cGMP)的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蛋白P-选择素(P-selection)和凋亡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情况,利用原位脱氧核糖核甘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小肠组织细胞的凋亡情况,使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对其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IPC组与IR 组比较,血浆DAO和FITC-LPS明显降低,NO升高(P<0.01),小肠组织NO、DAO和cGMP浓度升高,MDA浓度下降(P<0.01),小肠组织黏膜上皮细胞P-selection、Caspase-3的表达明显下降,AI降低(P<0.01);L-NAME组与IPC组比较,血浆NO浓度明显下降,DAO和FITC-LPS明显升高(P<0.01),小肠组织NO、DAO和cGMP浓度明显下降,MDA浓度升高(P<0.01),P-selection、Caspase-3表达均明显上调,AI明显升高(P<0.01)。结论 IPC可明显改善LIR后小肠黏膜肠通透性升高、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及肠细胞凋亡,NO参与IPC的保护效应。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一氧化氮;细胞凋亡;缺血预适应;环磷酸鸟苷
远程缺血预适应与器官保护 宫一宸 张喆 解基严 如何避免或减轻体外循环对重要器官的损伤,一直是心外科领域临床及基础研究的重要问题,近年研究发现远程缺血预适应对重要器官具有保护作用,并开始尝试应用于心血管外科中。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影响 薛宏伟,刘 斌,李 蕾,孔 彦 (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 大庆 163312) 摘要: 目的 研究心肌缺血预适应( MIP) 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 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 186 例行 PCI 治疗的初次 ST 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有 MIP 分为 MIP 阳性组( A 组,n = 87) 和 MIP 阴性组( B 组,n = 99) ,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梗死面积、左心室功能、冠脉病变、侧支循环、血管开通率及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评估 MIP 对行 PCI 的AMI 患者预后影响。结果 A 组多支病变明显高于 B 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P < 0. 05) 。A 组住院期间反映心肌梗死范围的指标 CK、CK - MB 峰值、QRS 积分、白细胞计数和超敏 C 反应蛋白均较 B 组低; 反映左心室功能的指标 LVEF 比 B 组高,室壁运动异常节段数比 B 组低; 住院近期预后比较,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再梗死、心源性死亡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均较 B 组低,但差异无显著性( P > 0. 05) 。结论心肌缺血预适应对经 PCI 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 心肌缺血预适应;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预后
腺苷及其受体与睡眠调节 李敏 张建军 腺苷是一种内源性促睡眠物质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09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