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寒冷,大家会遇到车窗起雾,影响视觉的现象,这是由于车内外温差大,当车内空气遇到窗户上的冷玻璃时,会由气体转变为液体状态,也就是我们看见在玻璃上的雾或小水珠,可以通过开窗通风或降低车内温度的方法,消除玻璃窗和后视镜的雾气,让视觉清晰,保障行车安全。 长时间开车的人或司机职业,在车内的时间较长,除了要保持视觉清晰,还需要保持头脑清醒,但在有限的车内密闭空间,非常容易导致大脑缺氧,加之精神长时间高度集中,造成疲劳驾驶,对行车安全有重大影响。 每年由于司机疲劳驾驶,犯困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而引发的车祸超过100000件,很多人因此失去生命,在高速公路上犯困四秒,就足以诱发一起重大交通事故。 最神奇的是下面这位的哥,睡着开车一分钟,最后没有发生大事故,着实是老天爷给续命啊! 不知道各位老司机有没有自己开车睡着的丧心病狂的体验?为了让自己开车时不睡觉,大家都曾用过什么方法呢?今天教几招,驱除困意的方法。 1、疲劳驾驶是逐渐累积的过程,形成分段化,如60公里休息一下,可以打破或延缓疲劳驾驶。通过主动性休息、下车走动,生理上可以恢复血液循环,恢复大脑供氧,缓解疲劳。 2、人们犯困是由缺氧引起的,车内空间小、密封性能好,车内的空气无法与外界相通,经过一段时间后,很容易导致车内缺氧而二氧化而疲劳,开车过程中最好多开窗换气,打开空调外循环。 3、开车时,精神高度集中和紧张,而且长时间维持开车姿势,双重能量消耗,容易导致人体因缺少能量物质而形成疲劳。可通过补充能量来加速人体内能量物质转化过程,切忌不要吃大量含糖食物,短期内吃进去的糖不能被人体所利用,反而会因为消化和代谢过程对人体造成负担。 4、把空调出风口对准面部,配合风油精、湿纸巾,简直就提神醒脑绝佳三部曲。值得注意的是,长期对着面部吹风,会引起眼睛干涩疲劳,需适度。 5、脑心健缺血预适应训练仪,对人体进行反复的、短暂的、无创伤、无危害的缺血刺激,使人体产生对器官和组织的缺血、缺氧耐受力,可缓解疲劳,提升醒脑。属纯物理方法,安全有效。 脑心健——国家高新技术产品 脑心健缺血预适应训练仪,由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华盈泰...
上工治未病 学生时代,我们学过一篇《扁鹊见蔡桓公》的文言文(文末附原文),文章讲述了蔡桓公讳疾忌医,最后病入骨髓致死的寓言故事。学习这篇文章的深层目的,是告诫世人,应勇于正视现实,直面个人灾难、社会危机,及早采取救治措施。今天重点看看这个寓言故事的表层意思——健康和就医问题。 古语有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疾病也是如此,开始只是小病小痛,及时诊治容易康复,如长时间不予诊治,不断积累会酿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如可以把疾病扼杀在萌芽期,就是很理想的状态,也是中医理念有提到的“治未病”。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这样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动权,达到“上工之术”。 在国家大健康环境下,有扶持政策加持,医疗卫生资源和相关配套设施落实,人们对健康的认知水平也提升。12月18日下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北京市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闻发布会健康北京建设专场,“十三五”时期,健康北京建设持续推进,市民健康素养大幅提升,北京人均期望寿命82.31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2.3%,健康指标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这些实际数据都体现出对疾病的防控、防治能力增强,但个人感受而言,“治未病”的观点,仍然有待普及。举个例子,去看医生时,很多医生会问:“哪里不舒服?”我们潜意识认为,身体有不舒服才看医生。“治未病”的最前期,是早期检查、筛查、预防,这个时期也许身体并无不适。而且,也有很多人与蔡桓公一样,等到身体不适,为时已晚。 很多致命的疾病,如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大部分属于慢病,发展到严重的后果,都有一个周期过程,所以秉承“治未病”的观念,早期发现和预防,可以避免不幸发生,也可以大大降低致残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国家高新技术产品,脑心健缺血预适应训练仪,由深圳市华盈泰医疗有限公...
据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20日证实,英国以外已有至少三个国家发现了与变异新冠病毒相关的确诊病例,21日,世界卫生组织紧急项目技术负责人范凯尔克霍弗表示在英国发现的新冠病毒新变种的基本传染数从1.1上升至1.5,这意味着它能传染更多人,但目前信息显示,该变种所引起的病情症状并无加重,相关研究仍在进行中。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表示,从我国所获得的病毒序列来看,不管是输入人员、货物还是冷链产品等,从各种途径获得的病毒,都没有发现我国已有变异病毒输入。尽管如此,我们也应加强防护,并提升自身免疫力。 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的人群、有高血压等慢病的人群,更应多加注意。老年人感染后死亡率也较高,可能跟老年人的器官老化、免疫力下降有一定关系;免疫力相对较低的人群,比如本身有一些基础疾病,同时免疫功能受到损伤,抵抗能力下降,就更容易被感染新冠病毒;本身有呼吸道疾病基础或高血压、糖尿病基础的人群,被感染后导致死亡率更高。 加强防护篇 1、外出佩戴口罩。外出应正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儿童选用性能相当产品)。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2、勤洗手。经手可传播多种疾病,外出归来、饭前便后、咳嗽打喷嚏时用手捂口鼻后,都应及时洗手。洗手时,请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 3、做好健康监测。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发现家人有发热、干咳、乏力等疑似症状时,请及时就医。 4、不接触、猎捕、加工、运输、宰杀、食用野生动物。 5、避免聚餐、少去公共场所。聚餐人群相互之间都是密切接触者,极易造成疾病传播,为了防止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请不要聚餐。公共场所人员多,流动量大,人员组成复杂,一旦有病毒携带者,很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应少去公共场所。 6、保持居室清洁、常开窗通风。门把手、遥控器、手机、马桶圈等,是家人常共用的物品,应用干净的湿毛巾或湿纸巾擦拭清洗,必要时用家用消毒剂擦拭。每天早中晚均应开窗通风,每次通风不低于15分钟。 7、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食用肉类和蛋类要煮熟、煮透。不吸烟,少喝酒,不酗酒。劳逸结合,不熬夜,生活有规律。适当锻炼,吃动平衡。 ...
近段时间,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在中国各地的轨道交通加速上线。自动体外除颤器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它可以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给予电击除颤,是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医疗设备,小巧便携,操作简单。 心跳骤停时,在最佳抢救时间的“黄金4分钟”内,利用AED对患者进行除颤和心肺复苏,是最有效制止猝死的办法。截至今年8月底,深圳市政府采购的3500台AED已安装完毕,现已救回十几人的性命,其中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仅19岁。 上海与深圳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启动AED在公共场所的普及,2020年11月,杭州以立法形式规范公共场所AED配置和使用,甚至将AED配进了公共厕所。近期,有不少关于三四线城市安装AED的新闻出现。 10月27日起,北京地铁开始对所辖线路配置AED设备,截至目前,已在1号线、2号线、13号线相关车站配置了58台。为了让设备“用起来”,北京地铁对员工开展了急救及AED设备培训,目前,北京地铁公司所辖线路已有1482名员工完成急救培训取复证,具备AED使用资质。 12月18日上午,在广州市卫健委、广州市交通运输局的见证下,广州地铁获得59台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设备的捐赠。按计划,首批试点的59台AED设备在50座广州地铁车站和9座广清城际、广州东环城际车站落地。 与医院里专业除颤器不同的是,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只需要短期的教学即可会使用。机器本身会自动判读心电图然后决定是否需要电击。学会正确使用AED和实施心肺复苏,关键时刻用得上! 使用步骤 1、取出AED,赶到患者身边,打开开关; 2、敞开患者前胸,按照提示音连接电极片,电极片直接贴在皮肤上。通常而言,两块电极板分别贴在右胸上部和左胸左乳头外侧,具体位置可以参考AED机壳上的图样和电极板上的图片说明。 3、AED开始自动分析心律,此过程中请不要接触患者,分析完毕后,AED将会发出是否进行除颤的建议,当有除颤指征时,不要与患者接触,同时告诉附近的其他任何人远离患者,由操作者按下除颤按钮。 4、ADE首次除颤后未恢复有效灌注心律,进行5个循环的心肺复苏,AED会再次分析评估。 ...
去年11月27日,高以翔在录制节目时意外猝死;今年他去世一周时,音乐人吕晓栋为爱妻拜祭高以翔,突发意外猝死在了墓园中。相关知情人透露,吕晓栋的妻子是高以翔铁粉,这次是代妻子去上香祭奠,亲朋友好计划在12月20日为吕晓栋举办告别仪式。很多人以为猝死离自己很远,其实它无处不在,说来就来。 中国国家心血管中心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脏病,在全部猝死患者中,心脏性猝死占75%,其中又以冠心病最常见。 一旦发现猝死病人,应立即使其平卧在床上或地上,进行现场救护,严禁搬动,马上进行心肺复苏,并速打120请就近医院前来救治。当病人呼吸、心跳复后以妥善方法护送到医院继续治疗。 心肺复苏术简称CPR,是针对骤停的心脏和呼吸采取的救命技术,是为了恢复患者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环。心肺复苏是最早实施支持生命的技术,抢救了成千上万伤病员的生命! 2020年8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红十字工作的通知》,将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教育内容。 心肺复苏的正确步骤为CA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一、胸外按压(compression,C): 确保患者仰卧于平地,急救者跪于患者身侧,双手重叠,下面那只手的掌根放在患者两个乳头连线中点,手指不接触胸壁。按压时双肘须伸直,垂直向下,成人按压频率为100-120次/min,下压深度5-6cm,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各占50%左右,放松时掌根部不能离开胸壁,以免按压点移位。 二、开放气道(airway,A): 将一只手置于患者前额,然后用手掌推动,使其头部后仰;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提起下巴骨头下方,让头部充分后仰。注意在开放气道的同时,应该用手指挖出病人口中异物或呕吐物,有假牙者应取出假牙。 给予人工呼吸前,正常吸气即可,无需深吸气。用手捏住患者鼻子,对患者的嘴巴吹气,所有人工呼吸(无论是口对口、口对面罩、球囊-面罩或球囊对高级气道)均应该持续吹气1秒以上,如第一次人工呼吸未能使胸廓起伏,可再次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给予第二次通气,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CHD),是一种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冠脉)是向心脏提供血液的动脉,当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出现胸痛、胸闷等不适,这种心脏病为冠心病。 是不是得了冠心病就需要做手术呢?答案是否定的。冠脉血管粥样硬化,或血管垃圾在血管壁堆积,使冠状动脉变得狭窄,当血流仍然可以流通并足够心脏使用时,就不需要做手术,药物治疗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即可;当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较大或完全堵塞,血流不足以供应心脏时,大多就需要手术,也就是支架或搭桥。 心脏支架植入术 心脏支架植入是在血管的狭窄处放入支架撑起,恢复血管狭窄位置的直径。支架通过从大腿的股动脉或手腕的桡动脉处插入一根导管,在X光的指引下,移动到狭窄部位,把小伞撑开,以使狭窄部分得到扩张,让血流顺利通过。 以下是心脏支架手术的全过程: 1、局部麻醉后,导管在X光的引导下,由大腿根部股动脉进入,到达心脏相关部位。 2、导管到达冠状动脉入口后,注入显影剂,使血管在X光拍照下清晰显示出来。 3、导管到达阻塞的狭窄部位后,用球囊加压把血管撑开,球囊加压每次都会比上一次稍多一些,以防过快的加压使血管破裂。 4、阻塞部位复通后,在复通部位放置金属支架,以防血管塌陷导致再次阻塞。 5、复通手术完毕后,医生会再次进行显影拍照,以对比手术前后的变化,确保冠状动脉没有阻塞。 6、如果经过心脏支架手术后,阻塞情况没能得到很好的改善,则要考虑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了。 7、术后立即将止血沙袋压于大腿导管入口处,以帮助伤口愈合。 心脏搭桥术 心脏搭桥术是在心脏动脉狭窄的近端和远端之间建立一条新的通道,让血液绕过狭窄部分,恢复病变血管所供心肌血流供应。 心脏搭桥术是一项心脏开放性手术。手术分两部分同时进行,一为心脏本身的手术,二为旁路血管(腿部大隐静脉、乳内动脉等)的取材手术。 支架植入和搭桥手术都有各自的优势。...
“热胀冷缩”的物理现象大家都知道,人体的血管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您知道吗? 天气温暖时,血管舒张,血流顺畅,血液循环加快,血压随之降低。 天气寒冷时,血管收缩,血流受阻,血液循环减慢,血压随之升高。天冷人们容易进食大量高脂肪食物,活动量减少,导致血脂升高,血液粘稠度也增加,影响血管状态。而且室内外温差大,血管快速扩张或收缩,也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发生堵塞。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比如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在突然的温度变化时很容易导致病情急性发作。因此,冬季更容易出现心肌梗死、脑中风等心脑血管急性事件。值得警惕!冬季应该养成以下良好的生活习惯: 1、防寒保暖 应随着天气的变化,增加衣服做好保暖。很多年轻人要风度不要温度,衣服并没有达到防寒要求,有人喜欢穿过紧的衣裤,这会有碍血液循环,对身体都是不利的。从室内到室外的过程,也应有一个适应阶段,避免过大的温差对血管造成伤害。 2、适度运动 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晨起不应突然大幅运动,睡眠时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晨起突然大幅运动,神经系统突然增高,而且清晨室内外温差大,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冬季晨练,应等太阳出来,温度上升、身体系统得到恢复,再去锻炼为宜。 3、合理膳食 每逢冬天胖十斤!冬季气温较低,胃肠供血量增多,消化吸收功能增强,人容易饿,热腾腾的饭菜上桌,实在是勾人食欲,一不小心就体重超标。所以,一定要控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多吃青菜、多饮水,控制总热量的摄入,晚餐不宜过饱,限制体重增加。 4、定期监测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血脂和血糖,并针对性的合理用药。有些人往往认为没有症状,就忽视了监测和治疗,这是很危险的。一旦出现心脑缺血症状时,往往会有很严重的后果。 除以上几点,戒烟限酒也很重要。抽烟可使动脉壁收缩,促进动脉粥样硬化。酗酒则易情绪激动,血压升高。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稳定的情绪、脑心健的缺血预适应训练,这些都有助于血管健康,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脑心健缺血预适应训练仪,为心脑血管疾病提供未病预防、筛查预警、康复治疗三阶一体化健康云管理服务。对心梗、脑梗等重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大意义。 &n...
心肌梗死作为秋冬季节高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是夺走生命的“冷血杀手”。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寒冷的季节非常难捱。养护血管防心梗,需做好“一防、二勤、三戒、四少”。 一防:防寒 防寒 秋冬时节,心脑血管患者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随时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室温最好不低于18℃,外出时避免迎风,可戴口罩,以防冷空气刺激诱发心绞痛和心梗。 二勤:勤运动、勤补水 1、勤运动 适当运动,对促进血液循环、控制体重都十分有利。规律的运动,有助提高心肺功能,维持心脏机能,有效改善心脏健康。建议每周进行3~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的有氧运动,但要避免清晨运动。老年人清晨起床不要太急、太猛,醒后先在床上活动几分钟,再下床。 2、勤补水 缺水会导致血液粘稠,增加心梗风险。日常生活中,要勤补水,稀释血液助力血管健康,最好每半小时喝一次水。健康成人每天饮水量为1500~1700毫升。 三戒:戒久坐、戒烟酒、戒用力排便 1、戒久坐 长期久坐,会增加血栓的风险,进而增加心梗风险。久坐不动,还会导致机体各个脏器功能下降,也会引起心脏机能衰退。有研究发现,每天久坐五小时以上,患心力衰竭的风险将增加一倍。所以要避免久坐,适当活动。 2、戒烟酒 吸烟喝酒,是诱发心梗的两大因素。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加速血管粥样硬化,影响心脏血液的供应,易诱发急性心梗。喝酒易导致血压升高、心跳速度加快,增加心脏病发病几率。长期喝酒,还会影响血脂健康,易形成血栓,增加心梗风险。因此,养护心脏,一定要戒烟忌酒,减少对心脏的损害。 3、戒用力排便 便排便时,一定要慢,切莫过于用力。一旦用力排便,需屏气,腹壁肌和膈肌会强烈收缩,使腹压升高,引起血压骤升,心肌耗氧量增加,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及严重心律失常,严重时可能造成猝死。 四少:少熬夜、少油盐、少暴饮暴食、少糖 1、少熬夜 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脏自然的节律会被打破,引起心脏不适。 2、少油盐 过于油腻,会摄入太多脂肪,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促进血栓形成,引发心肌梗死。过多的盐分,会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水肿,血管腔变窄,促使血压上升,增加心脏负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清淡饮食,少油少...
心脏里有4套主要“系统”:电路、水路、门窗和墙壁。这4个系统出故障,正好对应着4类心脏疾病。 任何原因导致的心跳加快或过慢,或不是从窦房结构发出的心率,都属于心律失常,通常表现为心慌、心悸、气短、落空感、出汗、干咳、眼前发黑、晕厥,甚至引发猝死。 冠心病的全程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负责为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发生硬化引起的。冠状动脉硬化后,血管变得狭窄,心肌便会缺血,因此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冠状动脉无症状性狭窄。 “门窗故障”——瓣膜出问题 心肌病分为两类,一类继发于其他疾病,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心梗引起的缺血性心肌病;另一类是原发的,如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 一旦心脏发生故障,在男性和女性之间的表现是不同的。女性故障率更高,心脏易发生血栓,更容易脱落。女性的心脏往往更小,血管更细,因此血流慢,更容易发生血栓。同时,由于女性血栓质地较软,可随着血液进入其他器官血管内,发生栓塞。 通常男性心脏老化更快,主要和男性比女性少一道雌激素防线、大多数的男性有抽烟、喝酒等不良的嗜好因素有关。 关注心脏脆弱的“五个时刻” 此时是脑中风、心梗的高发时刻。由于清晨体内缺乏水分,导致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增强,再加上脉搏、心率减慢,很容易形成血栓。建议:清晨起床后要喝一杯温开水,排便时避免用力屏气,早餐少吃油腻和过咸食品,不做剧烈运动。血压高的人最好此时服降压药,防止血压波动。 2、上午9—11时 4、下午3时以后 这时是免疫系统调节的关键时刻,如果在此时段暴饮暴食、情绪过于激动,时间久了容易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多种疾病。 养成这些习惯,降低心脏风险 想护好心脏,蔬果摄入要够量。每人每天应进食250~400克的蔬果,大概是两份水果及三份蔬菜。一份水果约等于一个中型水果,如橙子、苹果;一碗未经烹饪的叶菜则可以算作一份蔬菜。 花椰菜、菠菜、芹菜等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纤维素,可降低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胡萝卜、西红柿、红薯等富含胡萝卜素,有助于缓解动脉硬化;蓝莓、蔓越莓、黑莓和草莓等浆果的抗氧化成分...
糖尿病患者需要很好的控制血糖,而合理的饮食是控制血糖的重要基础,只要懂得科学搭配饮食、了解食物营养原理,我们就能很好地控制血糖。那么在日常生活当中,该怎样合理搭配饮食呢? 1、控制总能量,控制健康体重 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肥胖易增加患糖尿病的病情,所以控制体重至关重要,建议三餐摄入能量要合理,主食粗细搭配,配菜荤素搭配,减少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 2、 控制脂肪与胆固醇的摄入 脂肪的超量很容易导致肥胖,摄入脂肪和胆固醇类食物一定要慎重,减少荤油和肥肉的摄入,烹调时,尽量少吃猪牛羊等动物油,减少饱和脂肪摄入,建议用植物油,每日食用量要控制在25-30g;对于不同类别的植物油,建议购买小包装并且经常换种类食用;烹调时建议蒸煮炖等低温烹调,尽量避免煎炸炒等高温烹调;烹调时热锅凉油,避免反复油炸。总而言之减少脂肪的摄入,食用油宜精不宜多。 3、摄入适量蛋白质,拒绝超量 蛋白质每日供给的能量占总能量的15%-20%,成年糖尿病患者可以按照1.0-1.2g/kg供给。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来源主要是动物性食物和优质豆类蛋白,每天建议适量摄入鱼、禽、蛋、廋肉以及豆类食品。这些蛋白质生物价值高,利用率高,非常易于人体吸收,建议每日优质蛋白的摄入占蛋白质总量的1/3。对于蛋白质,吃好不吃多才是王道。 4、每日要摄入充足的维生素与矿物质 蔬菜水果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食物来源,乳及乳制品是钙的最好食物来源。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也就是多吃应季的新鲜水果、蔬菜,每日建议蔬菜吃500克左右,水果要吃400克左右。维生素C可以促进我们体内的抗体合成,抗氧化,增加机体免疫力。 保证奶制品的摄入,每日食用300克左右;适量增加海产品、红肉类、坚果类食品的摄入,这类食品中富含锌,锌被誉为“病毒克星”,可以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为身体保驾护航。多食用富含铁的食物,动物肝脏、血液、瘦肉类、深绿色蔬菜等食物中铁含量都比较高,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可以增加机体的抗病菌能力。 5、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主食粗细搭配 建议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在60%左右,主食要尽可能的粗细搭配,减少精白米面的摄入,补充充足的膳食纤维,促进体内的糖类代谢,保持肠道的健康,粗粮当中富含的膳食纤维有利于延...
自1986年,世界第一例心脏支架至今,心脏支架术,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挽救了他们的生命。对于急性心肌梗死,血管突然闭塞的患者,目前世界上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支架,把血管撑开,保证血流正常或接近正常。 部分人误认为,如果心脏有问题,无论轻重,早点装了支架,以后就不会突发心梗,追着医生苦苦哀求放支架,医生百般解释,轻度狭窄不需要支架介入,但患者始终希望用这种方法“防患于未然”。对普通公众和冠心病患者而言,需要明确的是:支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理性的选择是,在规范足量的药物治疗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症状严重程度和血管狭窄程度,充分评估权衡支架手术带来的获益和风险,与医生共同商议是否接受支架治疗。 面对冠心病,控制危险因素比什么都重要,最重要的是改变不良习惯。 1、良好的饮食 采取正确的饮食结构可大大降低患心血管病的危险。多吃五谷杂粮, 每天通过饮食多摄入10克食物纤维,可使冠心病发作和死亡的风险分别降低14%和27%;多吃水果蔬菜;多吃鱼虾及豆制品等优质蛋白,禁烟忌酒。少食多餐,不宜过饱,养成良好进食习惯。 2、科学的锻炼 进行适当有氧活动,如散步、慢跑、慢骑自行车、打太极拳、做保健操等, 运动强度为运动时每分钟最大心率加年龄达到170。运动频率为每周3-5次,每次持续20-60分钟。根据身体情况、年龄、心脏功能状态来确定,要循序渐进,有规律、多持久,不宜做剧烈活动,以不过多增加心脏负担和不引起不适感觉为原则。 3、情绪的稳定 由于情绪的波动,会引起心跳加速,增加心肌耗氧量,引起心绞痛甚至诱发心肌梗死,因此,日常生活中,对患者心理的护理十分重要,要注意安抚患者情绪,避免其激动、生气。 4、洁净的环境 保持患者居住环境清洁、通风,注意更换患者衣物,以满足保暖、干燥、清洁的需求,减少发生呼吸道感染,而使冠心病加重的风险。 5、脑心健的训练 每天坚持做脑心健缺血预适应训练仪,对肢体进行反复的、短暂的、无创伤、无危害的缺血刺激,再灌输回流,激发人体免疫系统的应急机制,产生和释放内源性保护物质(如:腺苷、缓激肽、一氧化氮等),这些物质参与保护心肌和能量代谢。利用达尔文优胜劣汰的组织进化理论,实现组织自我适应和...
11月5日,国家组织首次高值医用耗材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这意味着,冠脉支架将大幅降价。国家首次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报价工作已结束,10个产品拟中选,涉8家企业,包含中外企业。经本次集采,支架价格从均价1.3万元左右下降至700元左右!与去年相比,相同企业的相同产品平均降价93%!预计患者将于明年1月用上降价后的中选产品。专家表示,此项改革将使医疗技术更加公平可及。 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虚高、使用过度,是“看病贵”问题的原因之一。高值医用耗材,一般指对安全至关重要、生产使用必须严格控制、限于某些专科使用且价格相对较高的消耗性医疗器械。主要是相对低值耗材而言的,主要属于医用专科治疗用材料,如心脏介入、外周血管介入、人工关节、其他脏器介入替代等医用材料。 心脏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就是通常说的“心脏支架”,是一种疏通心脏表面冠状动脉的机械性的介入治疗手段,类似于疏通管道。经球囊扩张释放或自膨胀方式支撑住血管壁,将金属支架永久性地置放于冠状动脉病变处,以保持心脏冠状动脉管腔的开放,让血液顺畅流通,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 国家首次开展的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让很多因价格高而放弃支架手术的人有了新生的希望,是患者的福音。在国家推行各项政策的同时,我们也应秉承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对自己的健康做好管理,防范于未然。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将危害降到最低。特别是心梗、脑梗这些危及生命的疾病更应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 脑心健产品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未病预防、筛查预警、康复治疗三阶一体化健康云管理服务。对心梗、脑梗等重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大意义。 未病预防 在未病之前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对于长期亚健康人群,通过坚持使用脑心健产品可修复心脑血管疾病的隐性健康问题,对突发心梗死、脑梗死等重大疾病有良好的预防效果,极大减少此类疾病的发生概率。对预防心脑疾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筛查预警 每天使用脑心健产品,设备自动多次采集使用者的血压值、心电、心率、血氧、血糖等生理参数,并通过网络上传至云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智能分析,对有健康风险特征的使用者发出警示,及时解决安全隐患。筛查预警尤为重要,体现出对高风...
9月21日下午,出租车司机廖师傅开车途中突发急性心梗,被路过的同行李师傅紧急送入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抢救。经检查,廖师傅心脏三根血管都堵了,幸亏抢救及时,快速打通血管,才保住了性命。 9月14日,货车司机邹师傅满载一车食用油欲返回老家。加油时,邹某突发脑梗,所幸在好心人的帮助下第一时间得到了救治。 6月16日早上,公交车司机杨占录驾驶着载有20多名乘客的公交车正在行驶,突然感觉整个人疼痛难忍,而且很快要失去意识,在紧急时刻,他强忍疼痛把车停到路边,然后趴在了方向盘上,保障了全车人的生命安全。被紧急送往医院检查后,确诊杨占录突发心肌梗塞致心脏穿孔,幸运的是杨占录目前已经脱离生命危险。 司机驾驶过程中发生心梗、脑梗的事件时有发生,以上的三个事例中的司机,都被及时送医挽回生命,也有一些司机在驾驶过程中发生心梗、脑梗失去生命,为什么司机心梗、脑梗的发病率会比较高呢?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喝水少 司机基本上都是在路上奔波,中途上卫生间不方便,为了少上厕所,司机会尽量避免喝水。喝水少,血容量就少,血液粘稠度变高,容易堵塞血管,造成梗死。 2、久坐不动 大家都知道司机是个久坐的职业,而且在驾驶座位上,活动空间小,不利于全身的血液循环,导致血液淤滞、流动减缓,使血管功能减弱,最后导致血管出现狭窄,血液粘稠,最终发生梗死。 3、熬夜 很多司机会出夜车,特别是货车司机,有时为了赶时间,甚至几天几夜不合眼。这样的日夜不休、熬夜劳累,容易打乱人体正常生物钟,导致神经功能紊乱,触发心率失常和心脏冠脉血管应激性痉挛,从而引发心梗。 4、不健康饮食 司机因为职业原因,经常不能按时吃饭,饮食也不规律,经常会吃方便面等高热量食品,长期食用,就容易造成血脂超标、血液粘稠度增加、血管毛糙、动脉粥样硬化等,导致血管堵塞,发生心肌梗塞和脑梗。 除了司机驾驶过程发生心梗、脑梗的事件,疲劳驾驶导致的事故也屡有发生,随手一搜就很多相关报道。 不管是驾驶过程中发生心梗、脑梗,还是疲劳驾驶,都会给自己、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伤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华盈泰医疗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脑心健产品,通过对上臂间歇缺...
糖尿病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痛风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代谢性风湿病范畴。痛风可并发肾脏病变,严重者可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损害,常伴发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等。 已有相关证实,高尿酸血症作为痛风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也是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每升高60μmol/L,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将增加17%,痛风患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比正常人群高34%-66%。 糖尿病对痛风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糖尿病患者的血尿酸值都略高,从而患痛风的机率也会相对增加。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常伴有肥胖、脂代谢障碍、胰岛素抵抗等症状,导致体内持续处于高血糖状态,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代谢发生紊乱,从而影响尿酸代谢,使尿酸增高。 痛风对糖尿病的影响 痛风导致糖尿病的机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1、痛风患者的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胰岛可导致胰岛B细胞功能损害,诱发和加重胰岛素抵抗,还可导致脂肪细胞代谢紊乱,产生持续的低度炎性反应,而各种炎性反应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可溶性的黏附分子等,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因而由痛风导致的自身持续低水平炎性反应可加速糖尿病的进程。 2、血尿酸可抑制葡萄糖诱导的胰岛素分泌,通过诱发和加剧胰岛素抵抗导致糖尿病。 糖尿病与痛风彼此关联、互相影响。因此,治疗上应给予低嘌呤低脂饮食、适当运动、减轻体重、多饮水、碱化尿液、降血尿酸及血糖。药物选择上,治疗痛风的药物总体上对血糖影响不大,并且从理论上来说,降低血尿酸可以辅助降糖;但在降糖方案的选择上除要考虑降糖效果外,还要兼顾血尿酸水平,避免有些降糖药物导致血尿酸升高,有诱发痛风发作的风险。 脑心健纯物理促进新陈代谢,防治糖尿病和痛风 脑心健缺血预适应训练仪由深圳市华盈泰医疗有限公司研发生产,对肢体进行反复的、短暂的、无创伤、无危害的缺血刺激,再灌输回流,激发人体免疫系统的应急机制,产生和释放内源性保护物质,如:腺...
现代饮食结构的发展,让很多人患上痛风。这个“富贵病”已成为现代人的第二大代谢疾病,目前我国痛风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高血压的患病率也逐年增高,而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也日益受到关注。 中国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发布的100家医院6814例痛风患者临床数据显示,在痛风患者的合并症中高血压排第一位。美国国民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显示,痛风患者中伴发高血压者占74%。一项前瞻性研究表明:痛风会使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增加18%,这预示着痛风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更高。 1、高血压对痛风的影响 血压值长期处于异常状态,会间接对靶向器官造成影响。肾脏即为靶向器官之一,其功能在高血压的影响下会直接受损,导致肾小管的滤过、重吸收功能都出现异常,导致机体对尿酸的滤过率降低而重吸收量增加,血尿酸升高。 长期高血压可能存在胰岛素抵抗,发生继发性高胰岛素血症,增高的胰岛素可影响尿酸的排泄,使血尿酸升高。另外,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的同时,有些降压药物可以导致血尿酸浓度升高。 2、痛风对高血压的影响 尿酸会在体内发生累积形成结晶,堆积于关节处,从而引发痛风。因而,高血压是会引发痛风出现的,且可能性不低。血清高尿酸水平可刺激肾素分泌,引起肾素-血管紧张素激活,引发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而导致高血压。 尿酸在血液中的物理溶解度很低,当发生高尿酸血症时,尿酸盐微结晶容易析出而沉积于血管壁,直接损伤血管内膜,引起内膜炎症反应,触发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加重高血压。 由此可见,高血压是痛风发生的危险因素,痛风则是引起血压增高的重要原因,两者相互影响,“相爱相杀”。由于目前的降压药物部分会影响尿酸的生成与排泄,从而诱发或加重痛风,因此,对痛风合并高血压的治疗在遵循单纯痛风及高血压治疗原则的同时,应注意二者治疗之间的矛盾,合理选择药物,尽量选择不影响血糖、血脂和血尿酸水平,甚至有肾保护作用、降低血尿酸水平的降压药物。 纯物理疗法调节尿酸和血压 脑心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纯物理方法调节尿酸和血压。脑心健缺血预适应训练仪由深圳市华盈泰医疗有限公司研发生产,对肢体进行反复的、短暂的、无创伤、无危害的缺血刺激,再灌输回流,激发人体免疫系统的应急机制,产生和释放内源性保护物质...
华盈泰医疗脑心健 在第16期社会影响力投资项目发布会上受到一致好评 社会影响力投资本质是将企业科技力量导向到确定的民生领域,让企业社会创新功能得以最大化呈现,把科技成果转化到与民众生活紧密相关的活动中去。这是一个利国利民又有远大前景的蓝海市场,众多企业选择了在幸福民生创新应用领域创新创业。 2020年10月22日下午,社会影响力投资项目发布会第16期-生物技术与大健康专场,在XHUB·福田千智园顺利举行。 此次发布会由深圳市蜂群物联网公益基金会主办,XHUB超级加速器、深圳市康复辅助器具智能技术应用协会承办,深圳市物联网协会、深圳市蜂群物联网应用研究院、深圳市蜂群产业服务集团协办。 当前,以创新方式解决社会问题的社会影响力投资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影响力投资正在产生越来越积极的公益作用,成为社会进步和商业文明的重要体现。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正积极参与其中,深圳正走在前列。 此次发布会共三个项目参会,华盈泰医疗脑心健作为其中的参会项目之一,吸引了众人赞赏的目光,演讲结束后,众人纷纷与我们演讲的梁老师交流探讨。 2011年,华盈泰医疗研发生产出“脑心健”缺血预适应训练仪产品,让国内外医学临床科研34年的技术“缺血预适应训练治疗法”医学转化产品市场化。本产品获得CFDA医疗器械注册证,欧盟CE产品认证。经众多家三甲医院临床应用证明:使用“脑心健”产品,可提高人体器官组织抗缺血缺氧能力,应用于未病预防、医疗临床急救、手术辅助治疗和手术后的康复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脑心健上臂式缺血预适应训练仪可居家治疗、简单易用、安全有效、纯物理疗法。 公司先后设立了深圳技术研发中心和珠海医疗器械生产基地,与全国40多家三甲医院建立长期医学临床研究合作,与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北京阜外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海军总医院等医疗机构开展科研合作及临床治疗基地合作,也是北京邮电大学校企战略合作伙伴和产学合作基地。
这个秋冬,除了各种流行性疾病又蠢蠢欲动,还有新冠肺炎依然虎视耽耽。这时,提升免疫力显得尤为重要。 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异物(病毒、细菌等),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以及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是人体识别和排除“异己”的生理反应。 人体免疫系统主要职责: 1、对外:防御外界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入侵; 2、对内:镇压叛乱的细胞,比如癌细胞。 免疫力低下者,新陈代谢速度较慢,久而久之会在器官上依附大量杂质,杂质会对器官造成慢性损伤,终而形成炎症,炎症可大可小,如果是急性肺炎、肝炎、心肌炎等,控制不好会对生命有威胁。 人体免疫力大多取决于遗传基因,但日常生活习惯也很重要,清淡饮食均很营养、杜绝熬夜、多运动、保持愉悦的心情等,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加免疫机制,有效预防疾病发生! 饮食均衡营养 上世纪70年代有学者研究发现食用真菌、植物多糖等多糖类食物有助提升机体免疫力。维生素A能促进糖蛋白的合成,细胞膜表面的蛋白主要是糖蛋白,免疫球蛋白也是糖蛋白。维生素A摄入不足,呼吸道上皮细胞缺乏抵抗力,常易患病。维生素C缺乏时,白细胞内维生素C含量减少,白细胞战斗力减弱,也易患病。微量元素锌、硒、维生素B1、B2等多种元素也都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关,但并不是短时间内大量吃就能提高免疫力,而是要长期有规律地摄入。 劳逸结合 杜绝熬夜 人体生物钟正常运转是健康的保证,生物钟“错点”是亚健康的开始。睡眠状态时,各种有益于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过程便随即开始。每日睡眠少于7至8小时,患病几率就可能增加。长期睡眠不足会给机体造成损害,包括思考能力减退、警觉力和判断力下降、免疫功能低下等。 经常锻炼 戒烟限酒 现代人忙碌紧张,身体锻炼越来越少。加强运动锻炼,可以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另外,医学证明,吸烟时人体血管易发生痉挛,局部器官血液供应减少,营养素和氧气供给减少。尤其是呼吸道黏膜得不到氧气和养料供给,抗病能力也随之下降。嗜酒、醉酒、酗酒也会削减人体免疫功能,必须严格限制。 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 一个人的免疫力与情绪有很大关系,巨大的心理压力会导致对人体免...
人体有三大关键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很少有一种疾病能同时攻击这三大关键系统,而高原反应就是能同时损害这三个生命根基的死神。 高原反应即急性高原病(acute high altitude disease, AHAD),是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人体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的变化,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简单来说就是海拔升高后,虽然氧气、二氧化碳的比例不变,但密度变小,输送到血液中的氧量减少,造成机体细胞部分缺氧。海拔高度一般达到2700米左右时,就会有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的症状 一般表现:头痛、气短、胸闷、厌食、微烧、头昏、乏力等。 部分人因含氧量少而出现:嘴唇和指尖发紫、嗜睡、精神亢奋、睡不着觉等不同的表现。 部分人因空气干燥而出现:皮肤粗糙、嘴唇干裂、鼻孔出血或积血块等。 严重反应:低烧、高烧、呕吐、意识恍惚、出现幻觉。 高原肺水肿或脑水肿是极严重的高山症,它们相伴的症状常是致命的(发病率相对来说极低,但不可小视)。其症状包括连续干咳,出现带有血丝的粉红色泡沫痰液,长时间严重头痛,意识混淆,失忆,出现幻觉,昏迷等。 大部分初到高原的人,在海拔3000米时,24小时内易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慌气短、乏力寒冷、难以入睡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应停留休息3-5天,或下降数百米高度,身体一般就可恢复正常。机体在这段时间内可发生一系列适应性生理变化,但即使有了这些调整,也不能使刚到高原的人发挥正常的生理效能。 出现脑水肿、肺水肿等严重高原反应时,应立刻就地抢救。待病情稍稳定,立即进入专业医院治疗。此类病发生率在3%,发病率低,但发病急,死亡率高。人体在海拔4000米以上容易发生,常在登高后3-48小时急速发病,迟者在3~10天发病。发现脑水肿和昏迷者,应立即给予抢救措施并急送医院。 去高原地区应注意事项 大部分人初到高原,都有或轻或重的高原反应,一般什么样的人会有高原反应没有规律可循,可以增加呼吸频率,将更多空气吸入肺部,心搏率和心输出量增加以加大经过肺和身体的动脉血流量,身体逐步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生成,改善血液输送氧的能力。不要一开始就吸氧,尽量让自身慢慢适应,否则,可能会在高原对吸氧有非常强的依赖性。...
有氧运动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附加的慢性病预防和治疗效果。研究显示,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心肺功能,有助于减轻体重,降低血糖和甘油三酯,是缓解压力,抗焦虑抑郁,改善心理状态的良医良药。 你可以把运动讲的非常复杂,但是也可以非常简单,就是把体重、腰围作为管理的目标,做到“管住嘴,迈开腿,日行万步路,吃动两平衡”。运动方式,选择游泳、爬山、跳舞、打拳都可以,最简单的“健康之路就在脚下”。 运动对慢性病的好处 1.提高心肺耐力 心肺耐力(有氧能力)综合反映人体摄取、转运和利用氧的能力。它涉及到心脏泵血功能、肺部摄氧及交换气体能力、血液循环系统携带氧气至全身各部位的效率,以及肌肉等组织利用这些氧气的功能,较高水平的心肺耐力是身体健康的保证。 2.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1)降低安静时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减少运动中血压升高的幅度;减少运动中的血压波动;一次1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以使运动后血压降低10-25/10-15mmHg、预防高血压、缓解轻度高血压与药物共同治疗轻中度高血压。 2)改善血脂。改善脂代谢功能、降低坏胆固醇、升高好胆固醇,长期坚持效果显著。 3)降低血液粘稠度 4)调节胰岛素和糖代谢。调节血糖,可显著减轻或缓解胰岛素抵抗; 使得胰岛素分泌曲线趋于正常;对糖代谢有良好调节作用。12周有氧运动使得60%以上糖调,节受损人群血糖恢复正常。 3.运动在能量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 各种已知和未知的系统影响能量平衡的各个组成部分:能量储存、能量摄入、能量消耗、运动/体力活动在能量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能量平衡有完整的理解,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就会延缓或遏制肥胖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行。 4.增进骨、关节、韧带、肌腱健康 增加骨密度;增加骨和关节力量、增加韧带、肌腱的力量;防止多种骨、关节、肌肉、肌腱的损伤;降低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性;防止跌倒;减少腰痛风险。 5.改善心理状态 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精神压力、 增加自信心、增加自我控制能力、增加协作能力。 6.对老龄化的影响 最新科学研究表明,常年坚持适当运动可以减缓脑萎缩,增加大脑灰质;减少老年认知障碍或老年性痴呆发病率,延缓衰老;增强老年人的体质和独立生活能力; 增加工作、娱...
每天各种找手机、找钥匙, 话到嘴边,却忘记要说什么, 早上出门总怀疑门没锁, 做事丢三落四,提笔忘字, ……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有人会觉得记忆力减退、“忘事”很正常,又不是什么大病,不用大惊小怪。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从健康角度讲,记忆力下降明显、头脑不灵活,甚至伴有头晕头痛、反应迟钝等现象,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对症治疗。 大脑跟人体的其他部位一样,运作机能会随时间慢慢衰退。人体在衰老的同时,大脑的认知功能也在逐渐下降。40岁后,人体新陈代谢逐渐变缓,大脑细胞的功能也跟着减退,从而对记忆力和大脑功能造成影响。但人类记忆力的下降非常缓慢,如果发现记忆力严重下滑,需引起重视。 现在很多年轻人,也开始像老年人—样“忘性大”。睡眠不足、情绪低落、不良饮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造成年轻人的记忆衰退。久坐、少运动的白领,也会因颈椎问题,导致脑供血不足,从而出现健忘的症状。 患有心理或身体上的某些疾病,也会成为记忆力衰退的原因。比如抑郁症、神经衰弱、甲状腺问题、脑动脉硬化等,容易伴有记忆力衰退情况。这些疾病会对大脑中的记忆区域造成不良影响,记忆力自然也就退减了。 提高记忆力的方法 1、多咀嚼可增强记忆力 科学证明,咀嚼是能有效防止记忆衰退的方法之一,其原因在于咀嚼能使人放松,如果老人咀嚼得少,其血液中的荷尔蒙就相当高,足以造成短期记忆力衰退。经常咀嚼的人牙齿好,吃饭更香,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也随之增强。 2、运动健身可防止记忆衰退 要保持大脑活跃,需经常运动。运动健身可以促进大脑自我更新,长期的心血管运动可减少因年龄增长出现的脑组织损失,减轻记忆力衰退。经常走路的老年人在记忆测试中的表现要比那些惯于久坐的同龄人好。 3、摇头晃脑有助于提高记忆力 颈椎病易造成颈部通过的血流量减少,引发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健忘等症状。颈动脉是向脑部供血的管道,摇头晃脑可使这些组织得到活动,不但可以增加脑部供血,还可以减少脂肪在颈动脉血管沉积的可能,也有利于高血压、颈椎病的预防。 4、女人唠叨可助长记性 唠叨,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女性延长了记忆和寿命,经常地重复唠叨加深对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