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预适应的心脏保护机制研究进展 方忠林 综述 谢志泉 审校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老年病四科, 广东 广州 510010) 文章编号:1004-3934( 2006) 03-0342-05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 心肌缺血预适应是指反复短暂的心肌缺血 /再灌注可以耐受心肌组织后续更长时间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现象。 它的信号传导途径包括“触发物质-中介物质-效应物质”, 最后通过效应物质保护再灌注心肌。 关键词: 心肌缺血预适应;心脏保护;机制
缓激肽和阿片受体在骨骼肌缺血预适应对心脏保护中的作用 谢瑞芹 , 崔 炜△, 郝玉明, 李保华, 吴金凤, 都 军 , 刘 凡 , 杜国英 , 张 涛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 要] 目的:研究骨骼肌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并探讨缓激肽(BK)和阿片受体在此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采用非开胸法建立猪心脏缺血再灌注(I /R)模型, 通过球囊堵塞左股动脉造成骨骼肌短暂缺血,分别使用 BK的 B2 受体拮抗剂烟酸己可碱(HOE - 140)、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及神经节阻滞剂六烃己胺进行干预, 并于心脏 I /R前左股动脉局部注射外源 BK。 以伊文思蓝和三硝基四氮唑红确定心肌缺血和梗死范围, 观察各组梗死范围的差异。结果:远端预适应组 (RP组 )心肌梗死范围明显小于对照组(CONT 组)(NZ /IZ:24. 1% ±1. 5%vs 51. 1% ±2. 3%, P <0.05);预处理前分别使用 HOE - 140(32. 3% ±1.4% vs 24.1% ±1.5%)或纳洛酮(38.5% ±1.5% vs 24. 1% ±1. 5%) 可部分阻断 RP的心肌保护作用, 且 HOE - 140和纳络酮联合使用, 更进一步阻断这种保护(NZ /IZ:46.6% ±2.9% vs 24.1% ±1.5%)。 I /R前局部给予外源 BK注射, 可模拟 RP的心肌保护作用(39.2% ±1. 7% vs 51. 1% ±2. 3%);而六烃己胺对 RP心肌保护无影响。结论:骨骼肌 RP对心肌产生保护。BK 和阿片受体同时参与此保护, 并且两者保护作用可以叠加;且此过程不依赖神经反射。 [关键词] 缓激肽;受体, 阿片样;肌, 骨骼;缺血预处理 [KEY WORDS] B radykinin;Receptors, opio id;Mu scle, ske le tal;Ischem ic preconditioning [中图分类号] R363 [ 文献标识码] A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及预后影响 饶志荣 邱汉婴 杨友祥 王宁生 王 霞 方快发 【摘 要】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 ( IPC) 对急性心肌梗死 ( AMI)临床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对57例AMI患者按梗死前 7 d内有无心绞痛分为两组, 且 57 例患者均进行了溶栓治疗, IPC组 35例, NIPC组22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心肌梗死部位及既往病史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 p>0.05 ) 。 结果 IPC组的心肌酶的峰值、峰时, 溶栓再通率, 梗死后的并发症及住院期间的死亡情况与 NIP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 p<0.05、p<0.01) 。 结论 IPC对 AMI的心肌保护、提高溶栓再通率、减少梗死后并发症及降低住院期间死亡率有重要的临床及预后影响。 【关键词】 心肌缺血预适应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老年心肌梗死范围和预后的影响 刘承云1,戚本玲1,彭雯1,周军2,陈学林1 (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老年病科, 湖北 武汉 430022 ;2.枝江市人民医院, 湖北 枝江 443200) 摘要 :目的 研究缺血预适应对老年心肌梗死范围和预后的影响。 方法 将120例首次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依据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发作分为缺血预适应组(74 例)和非缺血预适应组(46 例), 通过心电图计分法和磷酸肌酸激酶峰值水平比较最初心肌梗死面积;并统计两组出现并发症和住院期间病死率。 结果 心肌梗死中确存在缺血预适应,缺血预适应组在最初心肌梗死面积和严重并发症(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肿和恶性心律失常等)均少于非缺血预适应组(P<0.05)。 结论 心肌梗死前的心肌缺血预适应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心肌梗塞;心肌缺血;缺血预处理;预后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26(2006)07-0448-03
脑缺血预适应对脑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 附62例报告) 隋景玉, 马静, 孙多成 ( 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神经内科, 广东 中山 528403) 【摘要】 为观察脑缺血预适应( BIP) 对脑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收集急性脑梗死 162 例, 根据发病前 1 周内有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发病史分为观察组( 有 TIA 史) 64 例, 对照组( 无 TIA 史) 98 例, 观察梗死后 24h CT 显示的梗死灶范围、CT 值和 15d 后的肌力恢复情况等 3 项指标。 结果表明, 1 周内脑缺血预适应可增加脑梗塞时脑组织对缺血损害的耐受性。 [ 关键词] 脑缺血预适应 ;脑梗死
线粒体 ATP 敏感性钾通道:脑缺氧/ 缺血预适应保护的新焦点 任双来1,高天明2,范 明1 (1. 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850;2. 南方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广州 510515) [摘要]脑缺氧/ 缺血及药物等多种因素预适应对脑缺氧/ 缺血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自 Noma 1983 年发现心肌 细胞膜上存在 ATP 敏感性钾通道(KATP)以来,KATP被认为是介导脑缺氧/ 缺血预适应重要的效应器。随着研究的 深入,Inoue 等于 1991 年在线粒体内膜发现了 KATP,线粒体内膜 ATP 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则成了人们新的关 注焦点。虽然 mito-KATP还没有被克隆出来,但现有相关领域的研究结果暗示 mito- KATP将在脑缺血/ 缺氧预适应的 脑保护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线粒体;ATP 敏感性钾通道;预适应;脑缺氧;脑缺血 [中图分类号] Q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5501(2005)04-0383-04
骨骼肌缺血预适应对心肌坏死和凋亡的影响——缓激肤和阿片受体的不同作用 崔炜 谢瑞芹 郝玉明 杜国英 张涛 都军 刘凡 李保华 吴金凤 目的 探讨缓激肤(BK)和阿片受体在骨骼肌缺血预适应对心肌坏死和凋亡影响的不同作用。 方法 采用非开胸法建立猪心脏缺血再灌注(I/R)模型,通过球囊堵塞左股动脉造成骨骼肌短暂缺血,分别使用BK的B:受体拮抗剂烟酸己可碱(HOE一140)、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及神经节阻断剂六烃己胺进行干预,并于心脏I/R前左股动脉局部注射外源BK。 结果 远端预处理后心肌坏死范围明显缩小(P<0.05),缺血区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心肌缺血前给予外源BK注射,可缩小心肌梗死范围;而预处理前分别使用HOE一140或纳洛酮可使以上缩小心肌梗死的作用减弱(P<0.05),且二者联合使用,减弱程度进一步增加(P<0.05)。预处理前使用纳洛酮可使骨骼肌缺血预处理的抗心肌凋亡作用明显减弱(P<0.05);而HOE一140、外源BK及六烃己胺对以上凋亡指标无影响。 结论 骨骼肌远端预适应可减轻心肌坏死和缺血区心肌凋亡。BK和阿片受体同时参与减轻心肌坏死的过程,且两者具有叠加作用;但仅阿片受体参与骨骼肌远端预适应的抗凋亡机制。
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李锦祥 柏萍 徐惠芬 【摘要】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状况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67 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同时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 根据心肌梗死发病前 1 周内有无心绞痛发作分为缺血预适应组(28 例)和对照组(39 例), 两组基础临床情况类似。 观察心肌梗死范围、心肌酶学改变、左室射血分数及住院期间泵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等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结果 缺血预适应组患者临床状况及近期预后较好, 与对照组相比, 梗死面积小, ≥2 个梗死面的检出率低(32.1 %与56.4%,P <0 .05), 血浆 CPK 、CK-MB 、cTnT 峰值均显著降低(P <0 .01 或 P <0 .05), 且住院期间的泵衰竭发生率(17 .9 %与 41.0 %, P <0 .05)、心源性休克(10 .7%与 33 .3 %, P <0.05)、严重心律失常(14.3 %与46.2 %, P<0.01)及住院病死率(3 .6 %与 20.5%, P <0 .05)均降低。 结论 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有保护作用, 可以减少心肌梗死面积, 降低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 但不能改善左室射血分数与促进心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糖尿病; 缺血预适应; 预后 【中图分类号】 R 54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6315(2004)09-0769-03
缺血预适应对第一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陈焕展 杨鹏生 陈永久 深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深圳 518020) 摘 要 目的: 探讨缺血预适应第一次急性心肌梗死前一周内先兆心绞痛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记录并分析 248例第一次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 体检、 心电图、 实验室检查和超声心动图等资料。 结果: 有先兆心绞痛的患者与无心绞痛的相比 , 住院死亡率、 心力衰竭、 休克和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低 ( 0% 对 10% , P < 0. 05; 13% 对40% ,P < 0. 01; 21% 对 60% , P < 0. 01)。 无先兆心绞痛的患者与有心绞痛的相比 , 左心室功能低下 ( LV EF< 40% ) 发生率较高 ( 80% 对 25% , P < 0. 01)。结论: 第一次心肌梗死前一周内先兆心绞痛对患者住院期间心脏事件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缺血预适应 先兆心绞痛
心肌缺血预适应抗血栓形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彭 雯 刘承云 戚本玲 张银环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综合科 , 武汉 430022 摘要 观察缺血预适应对大白兔血小板聚集 , 血栓形成 , GM P-140及 PGI2的影响。 将 24只大白兔随机分为 2组 ,实验组心脏冠脉左前降支 ( LAD) 经过 5 min缺血 , 10min再灌注后持续缺血 60min, 3 h再灌注 ; 对照组直接造成 LAD60 min缺血 , 3 h再灌注。 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活性 , 放免法测定血浆 PGI2水平以及 GMP-140分子数。另 24只大白兔分 2组 , 处理相同 , 以颈总动脉 -颈外静脉旁路模型观察血栓湿重。 结果发现: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可以明显使大白兔血小板聚集活性降低 ( ADP及 AA诱导 ) , 血栓湿重降低 , GM P-140分子数低于对照组 , PGI2有升高趋势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 缺血预适应可以抑制大白兔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 , 减少血栓的形成。 关键词 心肌缺血; 预适应; 血小板聚集; α-颗粒膜蛋白 ; 血栓形成 中图法分类号 R364. 1, R816. 2
缓激肽与心肌延迟相缺血预适应的实验研究 李 飞 , 贾国良 , 李 伟 , 梁延春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陕西 西安 710033) 关键词: 缓激肽;缺血预适应 ;蛋白激酶 C 中图号: R541. 4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 目的 探讨缓激肽 ( BK)的心肌延迟性保护作用及其与延迟相缺血预适应的关系. 方法 28只健康新西兰兔 ,随机分为 4组 . Ⅰ 组 (对照组 ): 建立动物模型后关胸 , 24 h 后心肌缺血 40 min,再灌注 60 min. Ⅱ 组 (缺血预适应组 ): 建立动物模型后心肌缺血 5 min,再灌注 10 min,共重复 4次 ,余同Ⅰ组 . Ⅲ 组 (缓激肽组 ): 建立模型后给予 BK左室内灌注 50 μg· kg- 1· min- 1,共 10 min,其余同Ⅰ 组. Ⅳ组 ( Ho e140组 ):第 1日建立模型后给予 Ho e140 10 μg· kg- 1静注 ,其余同Ⅱ组 . 结果 缺血预适应组及缓激肽组心肌梗死面积与心肌危险区面积之比 (% )分别为 14. 1± 2. 3, 21. 2± 2. 2, 较对照组( 33. 6± 3. 1)明显下降 ( P < 0. 05) , Hoe140组完全抑制了缺血预适应的延迟相心肌保护作用 . 结论 BK对心肌具有延迟相保护作用 ,内源性 BK参与了延迟相缺血预适应心肌保护作用。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刘群锋 周 万兴 广州铁路 中心 医 院心 内科 ( 510080 ) 【摘要 】 目的 对初 次急性 心肌梗死 (AM I) 发 生前 48 h 有无发作 过心 纹痛 的 患者的 临 床及 近期预后 进行评价。 方法 47 例 初 次 A五1 的患者,接受住院 常规治 疗, 按梗死 前 48 h 有无 心 纹痛分为有 理 组 (n 二 36)、 无 IP 组 (n = 38), 两 组基本临 床情 况相似。 结果 有 IP 组较无 IP 组心肌梗死范围小(P< 0.01 ), 心 肌酶峰值低(P< 0.01 ), 恶性 心 律失常、心 力 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 率及病死率均 明 显降低 (P< 0.05 )。 结论 心 肌缺血预 适应 的作 用 可 能有: 缩小梗死 范 围, 降低恶 性心 律失常发生率, 维持梗死后心脏功能。 【关键词 】 心 肌缺血预适应 心 肌梗死 预后
缺血预适应的研究现状和前景 宋秋景 , 李元建 (湖南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 , 湖南 长沙 410078) 摘要: 缺血预适应是一种内源性保护机理 ,即短暂缺血后能耐受随后较长时间的缺血损伤 ,这一现象已在不同种属动物和临床病人中得到证实. 缺血预适应表现为早期和延迟心肌保护. 缺血预适应的信号转导途径涉及触发物质 (内源性活性物质 ) ,中介物质 (蛋白激酶 )和效应物质 (离子通道和保护蛋白 ).核因子 -κB可能在心肌缺血预适应的延迟保护中起重要作用 . 缺血预适应已扩展到药理性预适应 ,单磷酯 A,尼可地尔等能显著减轻心肌缺血损伤. 关键词: 缺血;缺血预适应;药理性预适应;信号传递;再灌注损伤
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影响 —— 附 146例临床分析 广东东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 511700) 叶健烽 陈展中 摘 要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 ( AM I) 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 方法: 将 146例 AMI患者, 按其梗死前有无心肌缺血分为缺血预适应组和无缺血预适应组 , 对其心律失常进行分析。 结果: 心肌缺血预适应组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无缺血预适应组。 结论: 心肌缺血预适应可降低 AM I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关键词 缺血预适应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 PTCA中的临床价值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 250014) 崔连群 宁美芳 段文昌 蔡卫东 摘要 将 10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 A、 B两组 , A组先行心肌缺血预适应后再行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 ( PTCA) ; B组仅行 PTCA。 结果显示 ,两组扩张效果相似 ,但 A组在 PTC A中出现心绞痛、缺血型心电图 ST段改变时间均比 B组明显延迟且较轻 ,术中低血压、室速发生率较低 ( P < 0. 05)。 因此认为 , PTCA中采用预适应方法对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心肌缺血 预适应 冠状动脉成形术 心肌缺血预适应是指长时间心肌缺血前出现的多次短暂缺血 ,其对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为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在 PTCA中充盈球囊阻断血流中的保护作用 ,我们对100例冠心病患者分两组进行了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Regional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Protects Remote Virgin Myocardium From Subsequent Sustained Coronary Occlusion Karin Przyklenk, PhD; Barbara Bauer, MD; Michel Ovize, MD; Robert A. Kloner, MD, PhD; and Peter Whittaker, PhD
糖尿病与心肌缺血预适应 马彩云1综述 杜凤和1,张立克2审校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心内科,北京100050;2.首都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北京100054) 摘要:大量研究已经证实缺血预适应(1P)对正常心脏具有缩小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梗死的范围,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和促进心功能的恢复等保护作用,但其对糖尿病心脏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且实验结果不~,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就近年有关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缺血预适应;缺血再灌注;心肌;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587.1;R5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369(2002)11-0465—03
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 :脑缺氧 /缺血预适应保护的新焦点 任双来1, 高天明2, 范 明1 (1. 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北京 100850;2. 南方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 广州 510515) [摘要]脑缺氧 /缺血及药物等多种因素预适应对脑缺氧 /缺血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自 Nom a 1983年发现心肌细胞膜上存在 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以来, KATP被认为是介导脑缺氧 /缺血预适应重要的效应器。 随着研究的深入, Inoue等于 1991年在线粒体内膜发现了 KATP, 线粒体内膜 ATP敏感性钾通道(m ito-KATP )则成了人们新的关注焦点。 虽然 m ito-KATP还没有被克隆出来, 但现有相关领域的研究结果暗示 m ito-KATP将在脑缺血 缺/ 氧预适应的脑保护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预适应;脑缺氧;脑缺血 [中图分类号] Q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5501(2005)04-0383-04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在缺血预适应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山东省立医院(济南 250021) 王爱华 济南铁路中心医院(济南 250021) 王 营 摘要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在缺血预适应(IP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本研究对 160 例心肌梗塞(MI)前有心肌缺血发作(IPC 组)和122 例MI 前无心肌缺血发作(NIPC 组)的动态 ECG、CK -MB、冠状动脉造影进行研究。 结果 与 NIPC 组相比, IPC 组MI 范围较小(P <0.01)、心功能较好(P <0.05)、侧支循环较丰富(P <0.01)。 结论 提示侧支循环形成在缺血预适应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侧支循环 缺血预适应
缺血预适应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中的应用 刘小青 魏经汉 戴成祥 魏太星 提要 对 26 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预适应组 ( 14 例 ) 和 对照 组 ( 12 例 ), 分别 观察经皮冠 状动脉腔 内成形术 (P T C A ) 中心绞痛 及心 电图变化和 术后心绞 痛 及运动心电图。 结果显示: 预适应组术中心纹痛积分和 S T 段抬高幅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均P<0.05), 心纹痛及 S T 段抬高出现时间均显 著迟于对照组 (均 P < 0.05 )。术后随访 6 个月, 预适应组 心绞痛及运 动心 电图阳性 例数显著低于对 照组 (均P< 0.05)。表明缺血预适应不但可 以减轻 P T C A 中心肌缺血 的程度, 而且也能降低术后心肌缺血的复发。 关键词 缺血预适应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0954号